《古松》

柳开 宋代

原文鉴读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
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
报言帝室抡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

白话今译

古松笔直挺拔,不屑于弯曲盘旋,树皮如铁甲般粗糙,紫褐色的鳞片干裂。树影摇曳似千尺龙蛇舞动,松涛声震撼半空如风雨交加般寒凉。苍翠的苔藓静静依附在离石的缝隙间,藤萝高攀直达云端。寄语朝廷选拔人才的人,这古松堪当明堂栋梁之材。

注疏集解

1. 铁衣生涩紫鳞干:比喻松树表皮如生锈的铁甲,干裂的紫褐色树皮如龙鳞。
2. 影摇千尺龙蛇动:松枝摇曳的影子如龙蛇游动,极言其高大。
3. 报言帝室抡材者:'抡材'指选拔人才,此处将古松比作可用之才。

创作背景

柳开为北宋古文运动先驱,性格刚介。此诗作于早年未仕时,借咏松表达渴望为国效力的抱负。北宋初期文人多通过咏物诗寄托政治理想,此诗正是这一时代风气的体现。

作品赏析

柳开以古松自喻,通过描绘松树的刚直不屈、气势磅礴,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与用世之志。诗中'铁衣''龙蛇''风雨'等意象充满力量感,尾联直抒胸臆,将咏物与言志完美结合。宋代文人常借松明志,此诗堪称此类作品的典范。

全诗以动态笔法写静物,'影摇''声撼'二句尤为传神,赋予古松雷霆万钧的生命力。后四句由物及人,'苍藓''丝萝'的衬托更显松树孤高,最终落脚于'明堂一柱'的政治隐喻,完成从自然意象到精神象征的升华。

柳开

字:仲涂

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

生卒:公元948年-1001年

流派:古文派

历代评骘

骨气嶙峋,末语尤见抱负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铁衣生涩四字,刻画松皮入木三分
钱钟书 《宋诗选注》
后半由物及人,不失风人之旨
方回 《瀛奎律髓》
柳仲涂诗如其人,刚健中含磊落之气
吴之振 《宋诗钞》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