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读春秋》

徐铉 唐代

原文鉴读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白话今译

春风轻柔阳光微淡,初春时节尚早。刚换上夹衫,心情格外舒畅。午睡醒来感到些许寒意,插在鬓角的梅花已有些凋残。 故乡在何方?除非醉倒才能暂时忘却。睡前点燃的沉香早已燃尽,酒意却仍未消散。

注疏集解

1. 日薄:阳光微弱。 2. 夹衫:春秋季穿的双层衣衫。 3. 沉水:即沉香,名贵香料。 4. 香消/酒未消:形成时间流逝的对比,突出愁绪绵长。

创作背景

徐铉由南唐入宋,此词当作于北宋初年。作为亡国旧臣,表面写春日闲情与思乡,实则暗含故国之思。'故乡'既可指地理意义上的江南故土,亦可解读为精神上的南唐故国。宋初对南唐旧臣采取怀柔政策,但词中'除非醉'的激烈表达,暗示政治高压下的压抑情绪。梅花意象常见于遗民文学,此处'鬓上残'或许暗喻南唐文化的凋零。

作品赏析

全词以春日闲适起笔,渐次转入深沉乡愁。上阕通过'风柔''夹衫''梅花'等意象构建早春图景,'觉微寒'三字为情绪转折埋下伏笔。下阕'故乡'句如裂帛突现,'醉忘'的极端表达强化思乡之痛。结尾沉香与酒意的对比,将无形愁绪具象化,余韵袅袅。

艺术上运用'以乐景写哀情'手法,春光明媚与内心孤寂形成强烈反差。'梅花鬓上残'既是实写妆饰,又暗喻芳华易逝,体现宋词'含蓄深婉'的特质。

此词营造出'明媚春光中的孤独者'意境。上阕的春日小景如工笔画般细腻,'睡起觉微寒'瞬间打破宁静,引出下阕排山倒海般的乡愁。词人将空间(故乡渺远)与时间(沉香燃尽)双重维度交织,在'酒未消'的开放式结尾中,让读者与词人共同沉浸在那份无法排遣的惆怅里。

最妙处在矛盾修辞:'心情好'却'鬓上残','醉忘'反证难忘,'香消'而'酒未消',层层递进地展现复杂心绪。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正是徐铉作为南唐遗民词人的典型笔法。

徐铉

历代评骘

淡处见浓,平处见峭,徐公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愈朴愈厚
周济 《宋四家词选》
末二句真如屈子'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托意遥深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徐骑省词如瑶台仙子,独立东风,铅华洗尽,别具风流
冯煦 《蒿庵论词》
以沉香喻志节,酒未消见愁长,得楚骚遗韵
沈际飞 《草堂诗余正集》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