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的长安城处处飘飞着柳絮杨花,寒食节的东风吹得宫墙边的柳条斜斜摆动。傍晚时分,汉宫(实指唐宫)里传出赏赐的蜡烛,那袅袅轻烟飘进了权贵侯爵的宅院。
1. 春城:指唐代都城长安
2. 御柳:皇宫御苑中的柳树
3. 汉宫:借汉指唐,避免直指当朝
4. 五侯:原指汉代五家封侯的外戚,此处暗讽唐代宦官专权
此诗作于唐德宗时期,当时宦官势力日益膨胀,掌握禁军大权。寒食节自古有禁火三日的习俗,唯皇宫可破例向近臣赐烛。韩翃作为中唐诗人,目睹宦官专权乱政,借寒食赐烛这一特殊现象,委婉揭露政治腐败。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因'五侯'的讽刺意味引起德宗注意,反使诗人因此获得提拔,成为文学干预现实的典型案例。
这首七绝以寒食节为切入点,表面写春日风光,实则暗藏尖锐政治讽刺。前两句用'飞花''御柳'勾勒出长安城的繁华春景,后两句笔锋突转,通过'传蜡烛'的特权现象,揭露宦官集团的特殊待遇。诗人巧妙运用'汉宫'借古讽今,'轻烟散入'四字看似轻描淡写,却将权贵阶层的特权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全诗意象明丽而寓意深刻,是唐代政治讽喻诗的代表作。
《寒食》的意境构建极具层次感,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开篇的'春城飞花'展现宏观视角,中景'御柳斜'带出宫廷元素,最后聚焦'传蜡烛'的细节特写。'轻烟'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既描绘烛烟袅袅的实景,又暗喻特权如烟般无孔不入。诗人将寒食节全民禁火的民俗与宫廷破例赐烛的对比,转化为对阶级特权的无声控诉,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