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仆射塞下曲》

卢纶 唐代

原文鉴读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白话今译

【其一】
雕翎箭配金仆姑,燕尾旗绣蝥弧图。
将军独立传新令,千营将士齐声呼。

【其二】
密林幽暗草惊风,将军夜半拉强弓。
天明去找白羽箭,箭头深陷石棱中。

【其三】
月黑风高雁南飞,单于趁夜忙逃归。
正要轻骑追穷寇,大雪落满弓与盔。

【其四】
野外营帐摆盛宴,羌戎庆贺凯旋还。
醉披铁甲跳战舞,雷鼓震得山河颤。

【其五】
调校弓箭唤猎鹰,都说将军本事真。
狐奔雉逃无处躲,横扫千里古丘陵。

【其六】
七叶珥貂显尊贵,四方平定海宇清。
他日麒麟阁题名,唯独将军不留名。

注疏集解

1. 金仆姑:春秋名箭,此处泛指精良箭矢
2. 蝥弧:春秋诸侯旗名,此指军旗
3. 白羽:箭尾羽毛,代指箭
4. 单于:匈奴首领称谓
5. 七叶:汉代七叶珥貂的权贵世家
6. 麟阁:汉宣帝麒麟阁,绘功臣像处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贞元年间(785-805),时卢纶在河中节度使浑瑊幕府任职。浑瑊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组诗中的'张仆射'可能指其同僚张延赏。中唐时期虽国力衰退,但边塞诗仍延续盛唐气象,卢纶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边塞诗既有纪实色彩,又充满理想主义光辉。这组诗既是对汉代李广等名将的追慕,也暗含对当代将领浑瑊的赞颂,反映中唐文人渴望重振国威的心态。

作品赏析

这组边塞诗以六个经典场景构建战争全景图:首章写誓师场面,次章用李广射石典故显将军神勇,第三章雪夜追敌展现战场肃杀,第四章庆功宴的热烈与第五章狩猎的豪迈形成张力,末章以麒麟阁留名的典故升华主题。诗人通过'惊风''月黑''大雪'等意象营造紧张氛围,又用'琼筵''雷鼓'等词突显胜利欢腾,刚柔相济中展现盛唐边塞诗的典型特征。

最妙在细节处理:'没在石棱中'以静态画面写动态力量,'大雪满弓刀'用视觉特写传递战场寒意,'醉和金甲舞'则通过声音(雷鼓)与动作(舞蹈)的叠加,形成多重感官冲击。组诗既保持乐府诗的质朴刚健,又融入近体诗的凝练工整,堪称中唐边塞诗典范。

这组诗构建出多维度的战争美学:夜色中引弓的剪影充满雕塑感,雪夜追击的银白画面极具电影镜头感,而庆功宴的狂欢又似敦煌壁画般绚烂。诗人巧妙运用军事术语(金仆姑、蝥弧)与自然意象(雁、雪、石)的碰撞,在铁血中注入诗意。尤其'平明寻白羽'四句,将瞬间的爆发力凝固为永恒画面,与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异曲同工,体现唐人边塞诗'雄浑中见精致'的独特审美。

卢纶

字:允言

生卒:约748年—约799年

流派:边塞诗派|现实主义

历代评骘

六章俱有盛唐音节,而'没石棱中'一联尤得李将军射虎神理
李攀龙 唐诗选
纶诗五言犹近,七言则远逊矣,唯此塞下诸曲,可配龙标、嘉州
胡应麟 诗薮
'大雪满弓刀'句,边塞景况,寥寥五字,概括无遗
沈德潜 唐诗别裁
末章'独不名'三字,暗用汉典而不露痕迹,最见含蓄之妙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次首即李广事衍之,而'惊风'二字,先为'没石'伏脉,章法最密
黄生 唐诗摘抄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