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使欣道峡似巫山之作》

张说 唐代

原文鉴读

江如晓天净,石似暮霞张。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
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白话今译

江水像破晓的天空般明净,山石如傍晚的云霞般舒展。行船时放眼望去,这景色简直和巫山南坡一个样。

楚地的游子想着回家路,秦地的贬官流落异乡。夜半猿啼伴着孤月,又一次让泪水打湿了衣裳。

注疏集解

1. '征帆'指行船;2. '巫山阳'即巫山南坡,以朝云暮雨闻名;3. '楚客'泛指南方游子;4. '秦人'暗指被贬官员,唐代多将犯官贬至南方;5. 末句化用《巴东三峡歌》'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说贬任岳州刺史期间(713-716年)。朱使欣为张说友人,二人同经长江三峡时,朱氏先作诗咏峡江似巫山,张说以此诗相和。当时张说因得罪太平公主被贬,诗中'秦人谪异乡'实为自我写照,而巫山意象既是对友人的回应,也暗含对朝廷的眷恋。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江峡景致触发羁旅之思。前四句用'晓天''暮霞'的明暗对比勾勒出流动的山水画卷,'宛若巫山阳'的联想巧妙过渡到情感抒发。后四句'楚客''秦人'对举,揭示不同身份者共同的漂泊感,而'孤月''猿鸣'以典型意象将愁绪推向高潮。张说作为盛唐政治家,此诗在山水描写中暗含宦海沉浮的感慨。

诗人以水墨写意笔法呈现动态峡江:'江如晓天净'的清澈与'石似暮霞张'的绚烂形成时空交响,'征帆一流览'的视角转换更添画面流动感。这种'似巫山而非巫山'的意境设计,既体现对巴山楚水的地域感知,又暗喻人生境遇的微妙相似性。尾联将视觉(月)、听觉(猿)、触觉(泪)通感交织,完成从景到情的升华。

张说

字:道济(一说说之)

生卒:667年-730年

流派:宫廷诗派革新者,融合南北文风,开雄浑诗境先河。

历代评骘

张公此作,取景如在目前,而羁情自在言外,真得山水之魂者也
胡震亨 《唐音癸签》
'猿鸣孤月夜'五字,写尽峡中凄况,较'猿鸣三声'更进一层
沈德潜 《唐诗别裁》
以江石喻天霞,奇想天开,而'征帆一流览'句尤见唐人气象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谪宦之作不着一字牢骚,而悲慨自见,此盛唐手段
高棅 《唐诗品汇》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