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从出长安应制》

贾曾 唐代

原文鉴读

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京师旧西幸,洛道此东巡。
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
抚迹地灵古,游情皇鉴新。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禹食传中使,尧樽遍下臣。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
岁晚天行吉,年丰景从亲。欢娱包历代,宇宙忽疑春。 ▲

白话今译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出巡长安的盛大场景。都城分野排列整齐,天子乘坐六匹马拉的车驾。长安曾是西行的旧都,如今向东巡游洛阳古道。文物彰显三统历法,声名令百神奔走。龙旗在夜色中飘扬,凤辇掠过星宿。巡游之地灵秀古老,天子游赏目光如新。追忆昔日放马山野,回想当年垂钓水边。如大禹般节俭用膳,似尧帝般与臣同饮。巡视四方彰显国富民安,探问民情方知风俗淳朴。岁末天象吉祥,丰收之年随从欢欣。历代欢聚此刻,仿佛宇宙忽然回春。

注疏集解

1. 分野:古代天文术语,指天上星宿对应的地域划分
2. 六御:天子车驾的六匹马
3. 三统:指夏、商、周三代历法
4. 钩陈:星宿名,此处代指天象
5. 禹食:传说大禹饮食简朴
6. 尧樽:尧帝与臣共饮的典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东巡洛阳期间。开元年间,玄宗为减轻关中粮运压力,多次移驾东都。贾曾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奉命创作应制诗。当时唐朝国力强盛,这类巡游诗既要展现帝国气象,又需体现君主德政。诗中'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等句,反映了玄宗前期注重民生的治国理念。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帝王巡游的盛况,通过'龙旗'、'凤辇'等意象营造皇家气派。诗人巧妙运用'禹食'、'尧樽'等典故,既歌颂当朝君主的德行,又暗含规劝之意。'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两句突然转入闲适意境,形成强烈反差。结尾'宇宙忽疑春'的夸张手法,将巡游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全诗对仗工整,用典精当,体现了应制诗庄重典雅的特点。

这首诗在庄严的应制框架中,仍能感受到诗人的人文关怀。'文物驱三统'到'凤辇拂钩陈'的铺陈尽显皇家威仪,而'山追''水忆'的插入则流露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最妙的是结尾处将时空压缩的写法,把历代欢娱凝聚在'忽疑春'的瞬间感受里,既符合应制诗的颂扬要求,又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全诗在礼制与性情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

贾曾

生卒:约670年-约729年

流派:宫廷文学派

历代评骘

贾曾此作气象宏阔而不失典雅,尤以'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二句最见功力
胡震亨 唐音癸签
应制诗难在庄重中见性情,此诗'山追''水忆'等句,于颂圣之余别具风致
沈德潜 唐诗别裁
结句'宇宙忽疑春'五字,将巡游盛况写得生机勃发,非寻常颂圣语可比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用三统、百神等典,既合体制,又见学问,贾曾真应制高手也
方回 瀛奎律髓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