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代

原文鉴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白话今译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告别,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一叶孤舟渐渐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只剩下滔滔长江水向着天边奔流不息。

注疏集解

黄鹤楼:位于今湖北武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烟花三月:指春光明媚的三月,烟花形容柳絮纷飞、繁花似锦的景象。
广陵:即扬州,唐代繁华的商业都市。
孤帆:单独的一只船,暗示友人独自远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春,时李白30岁,在江夏(今武汉)游历。孟浩然长李白12岁,当时已诗名远播。两位大诗人黄鹤楼一别后,孟浩然前往扬州这个当时最繁华的都市,李白则继续漫游。诗中既见对前辈的敬重,也流露出对繁华扬州的向往。

作品赏析

这首送别诗以黄鹤楼为背景,用烟花三月的明媚春光反衬离愁。前两句点明送别地点、时节和友人去向,后两句通过'孤帆远影''长江天际'的意象,将依依惜别之情融入浩渺天地间。诗人目送友人远去直至消失,只见江水奔流,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全诗意境开阔而情感深挚,'烟花三月'的绚烂与'孤帆远影'的孤寂形成强烈对比。碧空尽处的帆影、天际奔流的长江,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人生聚散无常。李白以大写意手法,将个人离愁升华为永恒的生命感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诗仙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卒:701年-762年

流派:盛唐浪漫主义诗派

历代评骘

此诗千古丽句,'烟花三月'四字,挈尽扬州之胜。后人咏扬州者,莫能出其右矣。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孤帆远影碧空尽',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
沈德潜 《唐诗别裁》
太白七绝,天才超逸,而神韵随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亦色相俱空,正如画家逸品。
王夫之 《姜斋诗话》
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贺贻孙 《诗筏》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太白'烟花三月'之句,所谓'色香味'俱佳者也。
严羽 《沧浪诗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