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远到音书转寂寥,青山隐隐水迢迢。
村园门巷多相似,花落梅溪雪未消。
远到音书转寂寥,青山隐隐水迢迢。
村园门巷多相似,花落梅溪雪未消。
1. 寂寥:寂静空旷,这里指音信稀少。
2. 迢迢:形容水流长远。
3. 梅溪:诗中地名,或指梅花盛开的溪边。
4. 雪未消:积雪尚未融化,暗示早春时节。
李俊民为金末元初文人,此诗作于战乱频仍的动荡年代。'集古'二字暗示诗人可能是在追忆或重访故地时所作。诗中'音书寂寥'既反映乱世通讯艰难,也暗含对离散亲友的牵挂;'梅溪旧居'的描绘则透露出对往昔平静生活的怀念。在朝代更迭的背景下,这首诗通过个人居所的变迁,折射出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飘零之感。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早春山村的静谧画面。首句'远到音书转寂寥'道出诗人与远方亲友音信隔绝的孤寂,'青山隐隐水迢迢'则以山水之景烘托距离之远。后两句转向眼前之景,'村园门巷多相似'平淡中见真实,'花落梅溪雪未消'则通过梅花与残雪的意象,点明时令特征,同时暗含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冷,在看似平静的描写中蕴含深沉的情感。
此诗意境清幽冷寂,通过'音书寂寥''青山隐隐'的远距离描写与'门巷相似''花落雪消'的近景特写,形成空间与情感的双重张力。诗人以白描手法呈现山村早春景象,却在寻常景物中注入孤寂之情。'花落梅溪雪未消'一句尤为精妙,既写实景又暗喻心境——梅花已落而积雪未消,恰似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怅惘。全诗不着一个'愁'字,而愁绪自现,体现了含蓄深婉的抒情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