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又一年 一作: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去年春暖花开时与你分别,如今花儿再开已过整年。
世间万事变幻难以预料,春日愁绪中我独自入眠。
多病之身总想归隐田园,看着百姓流亡愧对俸钱。
听说你要来探望的消息,我在西楼望月盼了又盼。
1. 李儋、元锡:韦应物友人,时任殿中侍御史
2. 黯黯:低沉暗淡貌
3. 邑:指诗人任职的滁州
4. 西楼:滁州官署西侧楼阁
5. 俸钱:官员薪俸,此处暗含责任
此诗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时值泾原兵变后藩镇割据加剧。韦应物时任滁州刺史,辖内遭遇旱灾引发流民问题。李儋、元锡作为朝廷监察官员即将巡视地方,诗人既期待友人重逢,又对无法妥善治民深感愧疚,这种复杂心态催生了这首'唐代公务员的良心独白'。
这首七律以花开花落为时间轴,展现诗人复杂的仕宦心境。首联用复沓手法强化时光流逝之感,颔联'茫茫''黯黯'叠词运用精妙,将乱世文人的无力感具象化。颈联'愧俸钱'三字堪称诗眼,揭示唐代基层官员的道德困境——面对灾荒流民,清廉官员反而因无力救济产生负罪感。尾联望月意象既承续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的传统,又独创性地将期盼友人到访与忧国情绪交织,形成情感张力。
全诗在私人情谊与公共责任间建立精妙平衡。'邑有流亡愧俸钱'突破个人伤春悲秋的局限,将文人仕宦的伦理焦虑提升到新高度。西楼望月的等待,既是盼友亦是盼治世,月光成为连接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诗意媒介。韦应物以病弱之躯承载士大夫精神,在盛唐向中唐过渡期留下独特的道德诗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