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阖闾浦口路依微,笠泽汀边白板扉。
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
畏途岂有新知乐,老景空思故里归。
拟问桃花泛春水,船头浪暖鳜鱼肥。
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
畏途岂有新知乐,老景空思故里归。
拟问桃花泛春水,船头浪暖鳜鱼肥。
苏州城外的水路蜿蜒朦胧,笠泽湖畔有间白木板搭的茅屋。
夜里独守着风中摇晃的灯,听着雨打船窗,只有白鹤相伴。
艰难的旅途哪来新交的快乐?年老时更想念回乡的路。
真想趁着春水泛舟看桃花,看那船头浪花里肥美的鳜鱼。
1. 阖闾浦:苏州古称阖闾城,此处指苏州城外水道
2. 笠泽:太湖古称,倪瓒晚年隐居太湖周边
3. 白板扉:形容简陋居所,体现隐逸情怀
4. 风灯:防风油灯,暗示漂泊孤寂
5. 鳜鱼肥:化用张志和《渔歌子》意象,表达归隐之志
作于元至正年间(约1350年),时值元末社会动荡。倪瓒变卖家产隐居太湖,常乘舟往来苏浙。此诗寄赠友人卢士行(名熊),二人皆属'玉山雅集'文人群体。诗中'畏途'既指实际旅途艰险,也暗喻乱世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这首七律以水墨画般的笔触勾勒江南雨夜。首联用'依微''白板扉'营造朦胧质朴的意境,颔联'风灯''江雨'构成动静相生的画面,孤灯与鹤影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后四句转入抒情,'畏途''老景'直陈羁旅艰辛,尾联突然转入明媚的春日想象,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全诗将绘画的空间感与诗歌的韵律美完美结合,体现倪瓒'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作品呈现'冷寂—温暖'的双重意境空间:前六句用灰暗色调描绘夜雨孤舟,末联突然转入桃花春水的明丽想象。这种反差既反映现实困顿与理想憧憬的矛盾,又暗合文人画'枯淡见绚烂'的美学追求。'打窗江雨鹤相依'句尤见匠心,雨声的躁与鹤影的静形成微妙平衡,体现元代隐逸诗人特有的孤高与淡泊。
云林诗如姑射仙人,风神玄远,此作尤得清空之气末联忽作丽语,正如其画中浅绛设色,于荒寒中见生机鹤相依三字最妙,物我交融处见魏晋风度打窗江雨句,从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化出而更简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