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

神秀 唐代

原文鉴读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白话今译

我们的身体就像菩提树一样庄严,心灵如同光洁的镜台。要时时刻刻勤加擦拭,千万别让烦恼的尘埃沾染。

注疏集解

1. 菩提树:佛陀悟道之树,象征觉悟境界
2. 明镜台:比喻心性本净如镜
3. 拂拭:指持续修行去除杂念
4. 尘埃:佛教指贪嗔痴等烦恼

创作背景

此偈作于唐高宗时期,时神秀为禅宗五祖弘忍门下首座。据《坛经》记载,五祖命弟子作偈选拔传人,神秀此偈代表北宗"渐修"主张,后与慧能"本来无一物"的顿悟偈形成禅宗南北二宗的分野。作为楞伽师向禅宗过渡的关键人物,神秀将印度禅法与中国文化结合,此偈正是其"拂尘看净"修行观的诗意浓缩。

作品赏析

这首禅诗以朴素比喻阐释北宗禅法精髓。前两句用菩提树喻修行根基,明镜台喻心性本净,构建庄严的修行图景;后两句强调持续修行的必要性,"勤拂拭"三字生动体现渐修理念。全诗四句二十字却包含"戒定慧"三学,层层递进展现从凡至圣的修行路径,与南宗"顿悟"说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时时"二字尤见功夫,暗示修行非一时之功,需绵绵密密的持续用力。

神秀以物喻心的手法创造澄明意境。菩提树与明镜台的意象组合,既体现修行者庄严自持的精神状态,又暗含心性本净的佛理。"拂拭尘埃"的动态描写使抽象修行变得可视可感,在静穆意境中注入精进之力。这种"镜喻"可追溯至《大乘起信论》,但神秀赋予其新的诗意表达,在禅门诗偈中开创了以日常事物喻道的先河。

神秀

号:北宗祖师

生卒:约606年-706年

流派:禅宗北宗(渐悟派)

历代评骘

此偈譬喻精当,示渐修阶次如登九层之台,诚初学入道之津梁也
宗密 《禅源诸诠集都序》
秀师四句,犹带名言,然接引中根最称善巧
憨山德清 《梦游集》
拂拭功夫是真实用心处,未可轻议其滞相
蕅益智旭 《灵峰宗论》
北宗主渐,如春风化雨;南宗主顿,似霹雳惊霆。神秀此偈,正显润物无声之功
印顺 《中国禅宗史》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