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

刘基 明代

原文鉴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白话今译

秋蝉叫得凄凉,傍晚的长亭旁,一场急雨刚停。在城门外的帐篷里喝酒,却毫无兴致,正依依不舍时,船夫已催促出发。我们紧握双手泪眼相对,喉咙哽住竟说不出话。想到这一去,千里烟波浩渺,暮色中楚地的天空苍茫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人最怕离别,更何况在这冷清的深秋!今夜酒醒时会在哪里?大概是杨柳岸边,晨风吹着残月。这一别多年,往后再好的时光美景都是虚设。就算有千万种柔情蜜意,又能向谁倾诉?

注疏集解

1. 长亭:古代驿路上供人休息的亭子,常作送别之地
2. 都门:京城城门
3. 兰舟:对船的美称
4.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属楚国,此处泛指南方天空
5. 经年:年复一年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刘基任江西提刑期间,当时其妻因病返乡调养。明代官员异地任职制度使文人普遍面临家庭分离困境,刘基将这种时代性的人生体验融入创作。词中'节妇'并非实指,而是借传统乐府题表达士大夫在忠孝两难中的情感挣扎,反映明代知识分子在仕途与家庭间的矛盾心理。

作品赏析

这首离别词以秋景起兴,通过'寒蝉''骤雨''暮霭'等意象营造凄清氛围。'执手相看泪眼'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将离别之痛具象化。下阕'杨柳岸,晓风残月'成为千古名句,用简约画面浓缩羁旅孤寂。全词层层递进:从眼前离别场景,到预想旅途孤寂,再到推及余生相思,情感张力逐渐增强。刘基巧妙将个人离愁升华为人类共通情感体验,结尾'更与何人说'的诘问,道尽人生孤独本质。

词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开阔景象反衬离人渺小,形成强烈视觉对比。'晓风残月'的意象组合既写实又象征,晨风刺骨暗示现实冷酷,残月残缺隐喻情感缺憾。全篇时空转换自然:由黄昏雨歇到想象酒醒拂晓,由送别瞬间延伸到漫长余生,构成多维度的意境空间。

刘基

字:伯温

号:青田先生

生卒:1311年-1375年

流派:浙东诗派|现实主义文学代表

历代评骘

其词清丽婉约,能道心中事,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句,景物与情怀交融无间 胡应麟《诗薮》
刘伯温此作得柳三变之神髓,而骨力过之,末句千回百转,尤见功力 王世贞《艺苑卮言》
明人词多俚俗,独此阕格高韵远,'执手相看'十四字,已尽离别三昧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以秋景写离情,层层深入,后阕设想尤奇绝,非经历者不能道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伯温经济文章掩其词名,然此词置之宋人集中亦无愧色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