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

张籍 唐代

原文鉴读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恨不 一作:何不)

白话今译

你知道我已婚嫁,却仍赠我璀璨明珠。我感动于你的深情,将明珠系在红裙上。可我家宅院毗邻皇家园林,丈夫是明光殿执戟的卫士。我明白你心意如日月般光明,但既已发誓与丈夫同生共死。如今含泪归还你的明珠,只恨我们相逢太迟——在我嫁人之后。

注疏集解

1. 明光: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皇宫
2. 执戟:宫廷侍卫官职
3. 罗襦:丝绸短袄
4. 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谓
5. 拟:打算、决心

创作背景

创作于中唐藩镇割据时期,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广纳文人以扩大势力。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收到拉拢信,遂作此诗明志。唐代常有以夫妻关系喻君臣的传统,此诗继承《楚辞》香草美人手法,比兴之妙令人想起张衡《四愁诗》。值得注意的是,张籍作为韩愈弟子,其'新乐府'诗风在此作中显现出含蓄与直白的精妙平衡。

作品赏析

这首表面写男女情事的诗作,实为张籍婉拒军阀李师道拉拢的政治隐喻。诗人以节妇自比,'明珠'象征权势诱惑,'良人'暗指朝廷。全诗在矛盾中展现张力:前四句写受赠的感动,中四句突转家世背景,末两句'双泪垂'与'恨不'形成情感爆破点。比喻精妙处在于将政治立场融入爱情叙事,'系珠'与'还珠'的细节生动体现心理挣扎,而'高楼连苑''明光执戟'的铺陈,实为对自身政治归属的申明。

诗人构建了双重意境:表层是少妇面对追求者的心理剧场,红罗襦、双明珠构成香艳场景;深层则是士大夫的政治操守宣言,高楼苑囿象征庙堂秩序。'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千古喟叹,既道出情感与道德的永恒冲突,又暗含知识分子对政治机遇的复杂心态。月光般清澈的'用心'与铁戟般坚硬的'誓约'形成意象对抗,最终泪珠与明珠一同坠落,完成道德抉择的悲壮美感。

张籍

字:文昌

生卒:约766年—约830年

流派:新乐府运动

历代评骘

此诗情辞婉丽而风骨凛然,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者,观其'系珠''还珠'之转折,真得风人之旨
胡震亨 《唐音癸签》
张司业以节妇自况,其拒师道也峻,其存唐室也忠,然'双泪垂'三字,犹见性情之真
沈德潜 《唐诗别裁》
末二语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然不知前段'高楼''明光'之映带,则失其深旨矣
贺裳 《载酒园诗话》
较之'还君明珠双泪垂',温飞卿'玲珑骰子安红豆'便觉纤巧,元微之'曾经沧海难为水'亦嫌直露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乐府遗响中有政治隐喻,开李商隐无题诗之先河,然比义山更显君子坦荡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