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捧露盘 ·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曾觌 宋代

原文鉴读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白话今译

记得那神京,繁华之地,旧日游踪。正值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里,绣鞍金勒的青骢马跃动。解衣买酒醉听弦管,柳绿花红好时光。到如今,只剩两鬓霜白,可叹前事如梦。眼前唯有寒烟弥漫,飞蓬满目。雕栏玉砌的离宫,空锁着三十六座。边塞胡笳惊起暮天雁,东风也寂寞。

注疏集解

1. 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2. 御沟:皇城外的护城河|3. 平康巷陌:唐代长安平康坊为妓院聚集地,此处借指繁华街市|4. 青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骏马|5. 三十六离宫:泛指皇家行宫,典出汉代上林苑有离宫三十六所

创作背景

1127年靖康之变后,曾觌作为南宋使臣出使金国统治下的汴京。此词作于1170年(庚寅岁)春,作者时隔四十余年重临故都,目睹旧京破败而作。当时汴京已成金国南京,宋孝宗正筹划北伐,词中'塞笳'等意象暗含对时局的忧虑。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手法,通过'记神京'与'到如今'的时空转换,展现故国沦丧的沉痛。上阕用'春水溶溶''柳绿花红'等明丽意象追忆汴京盛况,'解衣沽酒'的细节更显当年恣意。下阕'馀霜鬓''寒烟飞蓬'形成强烈反差,'塞笳惊雁'以边塞意象暗喻金兵铁蹄,末句'寂寞东风'将亡国之痛融入自然景物,余韵苍凉。

全词善用对比:空间上由御沟巷陌到边塞离宫,时间上从青春纵酒到暮年感怀,色彩上明艳与灰暗交替,构成多维度的意境张力。

词人通过个人记忆碎片重构故都繁华,'绣鞍金勒'的市井喧闹与'空锁离宫'的寂寥形成史诗级反差。'塞笳惊雁'的听觉冲击与'寂寞东风'的触觉感受,将历史伤痛转化为可感知的审美意象。结尾东风拟人化处理,使无形亡国之悲获得具象载体,堪称'以景截情'的典范。

曾觌

字:纯甫

号:海野老农

生卒:1109年-1180年

流派:应制词派|馆阁词风

历代评骘

其词抚时感事,凄怆动人,如听雍门之琴
周密 《武林旧事》
曾海野使北词,麦秀黍离之悲,溢于楮墨
杨慎 《词品》
三十六离宫句,较之'雕栏玉砌应犹在'更觉沉痛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结句寂寞东风四字,是词眼所在,举重若轻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