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唐代

原文鉴读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白话今译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下令让官员驾车去长安拆取汉武帝时期建造的捧露盘铜人,想把它搬到洛阳宫殿前。当官员拆下铜盘准备运走时,铜人竟然流下了眼泪。唐朝宗室后裔李贺听说这事,写下了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

汉武帝像秋风中的过客,夜里似乎还能听见他的马嘶声,天亮却无影无踪。
曾经华丽的宫殿里,桂花还在飘香,三十六座宫苑却长满青苔。
魏国官员驱车千里来搬运,东关的冷风刺痛铜人的眼睛。
它只能带着汉朝的月光离开宫门,思念故主的泪水像铅水般沉重。
衰败的兰草在咸阳道旁送别,苍天若有感情也会衰老。
铜人独自带着铜盘走进荒凉的月色,离长安越来越远,渭水声渐渐听不见了。

注疏集解

1. 茂陵刘郎:指汉武帝刘彻,葬于茂陵
2. 三十六宫:汉代长安有三十六处宫苑
3. 土花:苔藓
4. 铅水:形容铜人泪水沉重如铅
5. 渭城:即咸阳,代指长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时期,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李贺作为唐宗室后裔,借铜人被拆的典故,抒发对大唐衰落的忧虑。汉武帝金铜仙人本是求仙的象征,魏明帝强行搬迁导致铜人落泪的传说,被李贺转化为寄托兴亡之感的载体。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拟人手法写铜人离汉之悲,实则寄托作者对大唐衰落的哀思。前四句用汉武帝魂魄夜游的传说,营造历史沧桑感;中间四句通过铜人流泪的细节,将无生命物赋予深情;后四句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千古绝唱,将个人悲怆升华为宇宙永恒的感伤。李贺善用奇特意象,'酸风射眸''泪如铅水'等描写既符合铜人特性,又暗含亡国之痛。

全诗笼罩在凄冷月色中,铜人离汉的意象成为盛衰兴亡的永恒象征。'天若有情天亦老'七字,将有限的生命悲叹与无限的时空永恒相对照,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铜人携盘独行的画面,既是历史场景的再现,更是诗人孤独心境的投射,荒凉月色与渐远的波声构成余韵悠长的意境。

诗鬼

李贺

字:长吉

号:昌谷

生卒:约790年-816年

流派:长吉体(以奇崛冷艳、想象诡谲为特征)

历代评骘

其诗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
长吉诗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
李长吉诗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