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 同:沾)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 同:沾)
江水倒映着秋日的光影,大雁刚刚开始南飞,我和朋友带着酒壶登上青翠的山峰。人世间难得开怀大笑,不如把菊花插满头发尽兴而归。只管痛饮美酒来庆祝这美好节日,不必为夕阳西下而感伤。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在牛山独自流泪沾湿衣裳。
翠微:青翠的山色,代指青山。
酩酊:大醉的样子。
牛山:典出《晏子春秋》,齐景公登牛山感伤人生短暂而流泪。
此诗作于杜牧任池州刺史期间(会昌四年,844年)。当时诗人经历仕途沉浮,对政治感到失望。重阳节与友人登高时,面对秋景既有时光易逝的感慨,又试图通过纵酒狂放来消解苦闷,最终达到精神上的自我解脱。
这首诗展现了杜牧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首联以'江涵秋影''雁初飞'勾勒出明净秋景,'携壶上翠微'的举动尽显名士风流。颔联'尘世难逢开口笑'道出世事艰难,却以'菊花插满头'的狂放姿态化解愁绪。颈联'酩酊酬佳节'的纵情与'不恨落晖'的坦然形成巧妙对照。尾联用牛山典故,将个人感慨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展现出超越时空的智慧。
诗人通过登高所见秋景,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不同于传统悲秋主题,杜牧以酒醉簪菊的疏狂姿态,将深沉的生命意识转化为洒脱的人生实践。'古往今来只如此'一句,既包含对历史规律的洞察,又透露出看破后的从容。全诗在秋景与豪饮的意象交织中,完成了从感伤到超脱的精神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