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元稹 唐代

原文鉴读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话今译

一丛丛秋菊环绕着茅舍,就像陶渊明的家。我绕着篱笆赏花不觉太阳已西斜。
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因它凋谢后,再没有其他花可赏啦。

注疏集解

秋丛:秋天的菊丛。陶家:陶渊明宅院,以其爱菊著称。日渐斜:太阳西斜,指赏花时间久。更无花:菊花在深秋最后凋零,此后无花可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稹中年时期,当时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屡遭贬谪。菊花在唐代象征坚贞与隐逸,元稹借咏菊既表达对陶渊明式生活的向往,又暗含政治失意后孤芳自赏的心态。中唐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此诗正是这一传统的典型体现。

作品赏析

元稹这首咏菊诗以平淡语言道出深刻哲理。前两句用陶渊明典故暗示自己与陶公相似的隐逸情怀,'绕舍''绕篱'的重复动作生动展现爱菊之痴。后两句转折精妙,表面解释爱菊原因,实则暗含对菊花傲霜品格的礼赞——它不仅是最后凋零的花,更是孤独坚守的象征。全诗短短28字,将物候特征、人格寄托与生命思考完美融合。

诗人选取黄昏绕篱的日常场景,通过菊花与'无花'的强烈对比,构建出孤绝而丰盈的秋日意境。凋零的菊花成为抵抗时间流逝的符号,在'更无花'的空白处,反而凸显出存在的重量。这种'以缺显全'的手法,比直接赞美更具艺术张力。

元稹

字:微之

号:威明

生卒:779年-831年

流派:新乐府运动|现实主义诗歌

历代评骘

咏物诗贵在神似,此诗'开尽更无花'五字,写尽菊花魂魄,较之'采菊东篱下'另开境界
苏轼 《东坡题跋》
元微之诗如孤鹤唳霜,'更无花'三字冷艳绝伦,非历尽荣枯者不能道
杨慎 《升庵诗话》
后二句从无人道过,却是至理。菊之可贵,正在众芳芜秽之时独抱幽香
沈德潜 《唐诗别裁》
元公小诗往往有禅机,'此花开尽更无花',分明是'万籁此俱寂'的秋日版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不着一字赞美而菊之品格自现,此所谓'不写之写'高于直白咏叹
袁枚 《随园诗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