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李煜 唐代

原文鉴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江山 一作:关山)

白话今译

门帘外雨声淅淅沥沥,春天的气息渐渐消散。丝绸被子抵不住凌晨的寒意。在梦里忘了自己是亡国俘虏,竟短暂地沉醉在虚幻的欢乐中。

千万别独自倚靠栏杆眺望——那消失的万里江山啊!放弃时多么轻易,想再见却难如登天。就像流水带走落花,春天彻底离去,从前在天上般的帝王生活,如今跌落凡间。

注疏集解

1. 潺潺:拟声词,细雨声
2. 阑珊:将尽、衰落
3. 罗衾:丝绸被褥
4. 一晌:片刻
5. 天上人间:比喻境遇巨变,从帝王沦为囚徒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后被软禁汴京期间(约978年)。作为亡国之君,他表面受封违命侯,实则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词中'无限江山'指南唐故土,'别时容易'暗指975年仓皇辞庙之痛。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去世,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对李煜猜忌日深,这首浸透故国之思的词作,据传加速了作者被赐牵机药而亡的结局。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以暮春雨夜为背景,通过'罗衾寒''梦里客''贪欢'等意象,展现作者从醉生梦死到骤然清醒的心理过程。下阕'独自莫凭栏'的自我告诫,将亡国之痛推向高潮。'流水落花'既是眼前实景,又象征美好事物无可挽回的消逝,最后四字'天上人间'以巨大落差收束全篇,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全词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看似平实却字字血泪。'别时容易见时难'道尽人生无奈,'流水落花春去也'成为千古绝唱。李煜将个体亡国之痛升华为人类共通的命运悲慨,这正是其词作超越时代的原因。

词中构建的'雨夜-梦境-凭栏'三重空间,形成现实与回忆的强烈碰撞。'春意阑珊'既是自然节令,更暗喻政治春天终结;'五更寒'既指体感温度,亦喻人生严寒期。结尾处流水、落花、春逝三个意象的叠加,将时间流逝的残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天上人间'的垂直空间对比,最终完成从具体情感到哲学思考的升华。

李煜

字:重光

号:钟隐、莲峰居士

生卒:937年-978年

流派:婉约词派先驱

历代评骘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王国维 《人间词话》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
周济 《介存斋论词杂著》
落花流水春去也,七字足赅《麦秀》《黍离》之悲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
王世贞 《艺苑卮言》
李后主词,神秀也,境界深远,非徒句秀、骨秀而已
沈际飞 《草堂诗余正集》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