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宋代

原文鉴读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白话今译

这些年人情淡得像层纱,谁让我非要骑马到京城来折腾?在小楼里听了一夜春雨淅沥,天亮时深巷传来卖杏花的吆喝声。闲来在短纸上歪歪斜斜练草书,晴天窗下慢悠悠地分茶品茗。别哀叹白衣被风尘染脏啦,赶在清明前还能回到老家呢!

注疏集解

1. 世味:世俗人情;2. 矮纸:短幅纸张;3. 细乳:宋代点茶时浮起的沫饽;4. 素衣:代指清白本色,暗喻官场污浊;5. 分茶:宋代流行的茶道技艺。

创作背景

1186年春,62岁的陆游被召入京任严州知州,赴任前暂居临安。此时距离他'楼船夜雪瓜洲渡'的军旅生涯已过去二十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主和派当道。诗人重临帝都,在春雨中写下这首交织着失望与闲适的复杂诗篇。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南宋京城临安的春日图景。首联直抒胸臆,用'薄似纱'比喻世态炎凉;颔联'小楼听雨''深巷卖花'成为千古名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转换展现江南春韵;颈联以'闲作草''戏分茶'的闲适反衬内心苦闷;尾联'素衣风尘'化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典故,表达对官场污浊的厌倦。全诗在清新明快的春景描写中,暗藏诗人壮志难酬的落寞。

诗人将京华春雨写得如工笔画般精致,'听春雨''卖杏花'六字便让八百年前的临安春色跃然纸上。但在这幅明媚画卷里,始终游动着诗人欲说还休的惆怅——那斜行的草书是心绪的凌乱,细乳茶汤倒映着难言的苦涩。最终选择'清明到家'的逃离,恰是对'世味薄似纱'最决绝的回应。

陆游

字:务观

号:放翁

生卒:1125年-1210年

流派:豪放派与现实主义结合,开创"剑南诗派"

历代评骘

小楼深巷一联,此景在江南二月间,每遇辄诵之,其妙处正在不着力而自然鲜明
钱钟书 《宋诗选注》
放翁此诗,看似闲适,细读则字字皆含愤懑,所谓'闲中着色'者也
朱东润 《陆游研究》
以清新语写沉郁情,如水晶灯笼,内外通明
程千帆 《古诗考索》
杏花春雨江南,放翁六字遂成千古江南意象之定格
王国维 《人间词话》
末句'犹及清明可到家',看似解脱语,实是更深一层的无奈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