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和凝 唐代

原文鉴读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白话今译

春江边的海棠花香渐渐消散,暮色笼罩着小楼,薄雾如轻纱般朦胧。梳着翠绿发髻的女子刚从绣帘后探出身来,麝香的烟气和鸾鸟玉佩随风飘动,惹得水边的苹草轻轻摇曳。

她发间的碾玉钗上鸂鶒鸟纹颤动如战,雪白的肌肤与如云鬓发仿佛要融化在暮色里。她含情脉脉地遥指碧波东岸——越王台殿的方向,蓼花正开得艳红。

注疏集解

1. 雾縠(hú):薄如雾的轻纱 | 2. 鸂鶒(xī chì):一种水鸟,钗上常见纹饰 | 3. 越王台:春秋时越王宫殿遗址,此处借指南国风光

创作背景

和凝历仕五代梁、唐、晋、汉、周,官至宰相。此词作于后晋时期(936-947年),当时中原战乱频仍,词人借南国风物抒写对安宁的向往。越王台意象暗含兴亡之叹,与温婉的闺情形成张力。

作品赏析

和凝以五代词人特有的细腻笔触,构建出黄昏闺阁的朦胧画卷。上阕用『香老』『雾縠』等意象铺垫暮春氛围,下阕聚焦女子『碾玉钗摇』的动态细节,『雪肌云鬓将融』的比喻将肉体温润与暮色氤氲完美交融。结句『蓼花红』的亮色点睛,暗含历史沧桑与女儿情思的双重意境。

全词如工笔仕女图:春江薄雾为底色,女子翠鬟雪肌为主角,鸂鶒玉钗为细节亮点。最妙在『将融』二字,既写肌肤莹润似要化入暮色,又暗喻情思荡漾难以自持。结尾遥指台殿的動作,将空间纵深拉出画外,蓼花红艳与越王旧事形成时空叠印。

和凝

字:成绩

生卒:898年-955年

流派:花间派

历代评骘

『状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
杨慎 《词品》
『和公艳词,譬诸瑶台璚树,却步即幻』
沈雄 《古今词话》
『结句忽作指点,便有千里之势』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五代闺情词,当以和学士为第一』
王国维 《人间词话补遗》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