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廿一史弹词第七段说隋唐开场词》

杨慎 明代

原文鉴读

第一段·总说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第二段·说三代南乡子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唤声。谁弱谁强多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

第三段·说秦汉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 后代无贤总是空 回首汉陵和楚庙 一般潇洒月明中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第四段·说三分两晋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第五段·说南北史清平乐
闲行间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甚么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英雄回首北邙山,龙争虎斗过眼。
闲看灞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断蝉声里凭阑干,不觉斜阳又晚。

第六段·说五胡点绛唇
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余年,几度交锋索战。
马过生灵虀粉,血流河洛腥膻。耳闻犹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见。

第七段·说隋唐二代临江仙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营,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

第八段·说五代史定风波
雨汗淋漓赴选场,秀才落得甚乾忙。白发渔樵诸事懒,萧散。闲谈今古论兴亡。
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贬处,得避。不摇纨扇自然凉。

救济生灵须圣主 保全民命靠英雄
何时一点天瓢水 洗尽中原战血红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第九段·说宋辽金夏蝶恋花
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总是英雄汉,物有无常人有限。到头落得空长叹。
富贵荣华春过眼,汉主长陵,霸王乌江岸。早悟夜筵终有散,当初赌甚英雄汉。

繁华过眼如春梦 断简残编说姓名
三百余年宋史,辽金西夏纵横。争强赌胜弄刀兵,谁解倒悬民命。 富贵草梢零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败总虚名,一枕南柯梦醒。

第十段·说元史西江月
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白话今译

【白话译文】
眼前是破碎山河与干涸水道,年复一年上演着龙争虎斗。秦宫汉苑成了晋朝兵营,河川流淌着血泪仇恨,连毛发都感受到肃杀之气。
白发诗人驻马闲观,感时伤古满怀惆怅。古战场如今平坦开阔,前人带不走的土地,终究留给后人耕种。

追想千年前的隋唐往事,六朝痕迹早已模糊。隋唐相继统一中原,世事如浮云变幻。汴水边的杨柳凄迷,凌烟阁画像褪色,乐游原上野草连天,惊起寒鸦掠过暮色。

注疏集解

1. 残山剩水:喻山河破碎
2. 毛发凛威灵:形容肃杀之气令人毛骨悚然
3. 凌烟:唐太宗建凌烟阁绘功臣像
4. 乐游原:长安名胜,李商隐曾咏'夕阳无限好'
5. 寒鸦:化用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意象

创作背景

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因'大礼议'事件遭廷杖充军云南。在三十余年流放生涯中完成《廿一史弹词》,借说唱文学形式总结历史兴亡。本词作于第七卷隋唐部分,创作时正值严嵩专权、倭寇肆虐的明代中期,词中'战血红'等句暗含对时局的忧愤。杨慎将史家笔法与词人情怀结合,形成独特的'以词证史'文体。

作品赏析

杨慎以蒙太奇手法剪辑历史画面:'秦宫汉苑晋家营'三朝更迭仅用七字,'川源流恨血'将抽象历史悲剧具象为血色河流。下阕转入诗人视角,'白发驻马'与'寒鸦飞起'构成苍茫剪影,最终落笔于'后人耕'的轮回哲思。全词将隋唐三百余年兴衰压缩为山水画卷,体现明代士人对历史的冷峻审视。

艺术上采用'青山-夕阳'的经典意象组合,'毛发凛威灵'以生理反应写历史震撼,较之'浪花淘尽英雄'更具感官冲击。结句'留与后人耕'暗含土地永恒而王朝暂驻的史观,与《三国演义》开篇词形成互文。

此词构建双重意境:宏观上如历史长镜头扫过血腥战场,微观上聚焦诗人驻马沉思的孤独身影。'战场田地好宽平'的悖论表述最见功力——曾经惨烈的厮杀之地,终被时间抚平为农耕沃土。'飞起寒鸦一片'以动衬静,将盛衰无常凝固为永恒画面,与李煜'往事已成空'异曲同工。

杨慎创造性地将地理空间转化为时间容器:汴水、乐游原等地理标识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史册书签,凌烟阁丹青的褪色过程象征历史评价的流动性。这种时空交融的写法,直接影响后世《桃花扇》等历史剧创作。

杨慎

字:用修

号:升庵

生卒:1488年-1559年

流派:明代复古派|融合唐宋诗风

历代评骘

升庵词如铜山金钟,震响千古,此阕尤得杜少陵'国破山河在'之神髓,而转折处更见宋人理趣
以词人法眼观史,以史家铁笔写词,廿一史弹词独开咏史新境,临江仙一调尤见其熔铸之功
'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十字,道尽二十四史循环之理,较之东坡'大江东去'别具冷眼旁观之态
杨用修南谪后词作,字字皆带滇云瘴气,而骨力反愈见峥嵘,此词末句寒鸦意象,实乃自况
从'浪花淘尽英雄'到'飞起寒鸦一片',升庵咏史词终成明代词坛不可逾越之高峰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