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二绝》

王令 宋代

原文鉴读

满目尘埃白日阴,皇天无命且深沉。
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

白话今译

满眼尘土飞扬,白昼也显得阴暗,上天似乎无意眷顾人间。但终有一日,我将竭尽全力卷起沧海之水,化作人间连绵十日的甘霖。

注疏集解

1. 龙池:传说中龙王居所,象征浩瀚水源。
2. 皇天无命:指上天不施恩泽,暗喻时局艰难。
3. 沧溟:指浩瀚的海洋。
4. 十日霖:持续多日的降雨,喻指彻底改变现状的力量。

创作背景

作于北宋庆历年间,时值王安石变法前夕。王令作为布衣诗人,亲历江淮大旱与官僚腐败,此诗既是对灾情的文学反映,亦暗含对范仲淹等改革派的支持。龙池意象的选择,暗示诗人期待有龙王般的伟力来重整河山。

作品赏析

王令以『龙池』为题,实则借神话意象抒发现实抱负。开篇『满目尘埃』勾勒出浑浊压抑的社会图景,『皇天无命』的控诉中暗含愤懑。后两句笔锋陡转,以『力卷沧溟』的夸张想象展现扭转乾坤的壮志,『十日霖』既呼应旱魃为虐的现实需求,又隐喻涤荡污浊的政治理想。全诗在绝望与豪迈的强烈反差间,凸显宋代寒士心系苍生的胸襟。

诗人构建了『尘世-天界-沧海』三重空间:现实世界的污浊与上天的冷漠形成垂直对峙,而横向的『沧溟水』则成为打破僵局的变量。『卷』字的暴力美学与『霖』字的润物无声形成张力,这种由破坏到重建的意象链,折射出北宋改革派文人的典型思维模式——在批判中孕育新生。

王令

字:逢原

生卒:1032年—1059年

流派:豪放派先驱,开创以诗言志的新风,融合儒道思想于诗歌创作。

历代评骘

其诗如蛰龙初醒,鳞爪皆带风云气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王逢原诗多奇语,此作尤见其胸中块垒
刘熙载 《艺概》
后二句真欲赤手掣鲸鲵于碧海中
方东树 《昭昧詹言》
非经世之才不能道此
钱钟书 《宋诗选注》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