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今古 一作:千古)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今古 一作:千古)
瀑布从极高的虚空中飞泻而下,像千仞银柱笔直垂落。轰隆如雷的水流奔腾入江,片刻不停歇。从古至今,它始终如同白练飞舞,划破青翠山色,像一条分界线将青山劈成两半。
虚空:高空,形容瀑布源头之高。
千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八尺,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白练:白色丝带,比喻瀑布洁白的水流。
界破:划破,指瀑布将青山一分为二的视觉冲击。
此诗作于徐凝漫游庐山时期。中唐时期庐山已成为文人隐逸圣地,李白《望庐山瀑布》珠玉在前,徐凝另辟蹊径,不写香炉峰而聚焦瀑布本体,舍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转向'白练界青山'的工笔刻画,体现中唐诗歌由盛唐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的转变。
徐凝以简练笔墨构建出庐山瀑布的立体画卷。首句'虚空落泉'突出空间高度,'千仞直'强化垂直落差的震撼;'雷奔'二字转入听觉描写,展现水流湍急之势。后两句转入永恒视角,'今古长如'将瞬间景象升华为亘古不变的奇观,'白练飞'的柔美与'界破青山'的力度形成刚柔对比。全诗仅28字,却融合了高远视角、雷霆声势、丝绸质感、色彩碰撞(白与青)四种艺术维度,堪称中唐山水诗缩微杰作。
此诗最妙处在于动态与永恒的辩证统一。飞瀑本是瞬息万变的流动体,诗人却用'今古长如'将其凝固为时空中的永恒符号。'一条界破'的锐利线条感,既像吴道子的写意笔法,又暗含禅宗'截断众流'的哲学意味。青白二色的强烈对比,后来被苏轼发展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