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曹豳 宋代

原文鉴读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白话今译

站在宫殿的红玉台阶前,我问你为何要潇洒离去。你说要去江湖漂泊,与鸥鹭为伴,看半帆烟雨。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济世良策又能向谁倾诉?路过垂虹亭时,系好小船,煮一锅鲈鱼。 痛快地醉一场,只为多留你片刻。唱一首送别的歌,送你踏上征程。走遍江南江北,何处才是归宿?世间琐事纷扰未了,光阴匆匆已到这般地步。抬头向苍天一笑发问,天却沉默不语。

注疏集解

1. 红玉阶:指宫殿的台阶,象征官场。2. 垂虹亭:苏州名胜,暗用张翰思鲈典故。3. 鲈堪煮:典出《晋书·张翰传》,喻归隐之志。4. 拚一醉:豁出去大醉一场。5. 冉冉:形容时间缓慢流逝。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南宋理宗时期,当时蒙古铁骑已攻灭金国,南宋面临存亡危机。李珙(御带为官职)或因主战遭贬,曹豳时任浙东提刑。词中'报国无门'之叹,实指南宋朝廷苟安政策对主战派的压制。垂虹亭在苏州,正是当年抗金名将韩世忠驻兵之地,地理意象暗含主战情怀。

作品赏析

这首送别词以豪放笔调包裹深沉苦闷。上阕连用'红玉阶''鸥鹭''烟雨'等意象,在官场与江湖的对比中,凸显友人被迫归隐的无奈。'报国无门''济时有策'八字如金石掷地,道尽南宋志士的集体困境。

下阕'拚一醉'四句节奏骤急,将离情推向高潮。'遍江南江北'的追问,实则是对飘摇时局的隐喻。结尾'问青天'的狂放姿态,与'天无语'的苍凉收束,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比辛弃疾'把酒问姮娥'更显悲怆。

全词在送别的表象下,构建出宏大的精神图景。'一汀鸥鹭'与'半帆烟雨'的江湖意象,既是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想象,更是词人心中理想人格的投射。而'报国无门'的直抒胸臆,使作品超越个人离情,升华为时代悲歌。

最妙在结尾处:举头问天的豪举与苍天沉默的反差,构成南宋词特有的'欲说还休'美学。这种'天问'式的抒情方式,上承屈原《离骚》,下启文天祥《正气歌》,在豪放词中开辟出沉郁新境。

曹豳

字:西士

号:东亩

生卒:1170年-1249年

流派:永嘉诗派

历代评骘

其词慷慨中有呜咽之声,如闻易水悲歌,读之令人气涌
冯煦 《蒿庵论词》
末句'天无语'三字,包含多少忠愤,较'天意从来高难问'更觉沉痛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曹西士词,如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然细按之自有顿挫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过垂虹亭数语,非仅用张翰典故,实暗讽朝廷不能留用人才
夏承焘 《宋词系》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