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宋代

原文鉴读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白话今译

吴地的青年们划着龙舟竞渡,少女们成双结对荡着竹制秋千。在芳草萋萋的沙洲捡拾翠羽,直到暮色降临都忘了回家,踏青的人们在秀美田野往来不绝。

浮云散尽后远山渐暗,笙歌停歇的池塘庭院归于寂静。庭院中的月色清澈明朗,无数杨花悄然飘过,不留一丝影踪。

注疏集解

①舴艋:形似蚱蜢的小船。②笋柱秋千:竹制的秋千架。③拾翠:古代女子春日采撷花草的活动。④放:停止。⑤杨花:柳絮。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寒食节,时年86岁的张先退居吴兴。宋代寒食节禁火三日,盛行踏青、荡秋千等习俗。词人通过青年与老者(隐含观察者)的双重视角,既记录节日欢愉,又渗透着晚年静观人生的超然。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以寒食节为背景,上阕用动态笔法描绘吴兴(今湖州)的节庆盛况:龙舟竞渡的阳刚与秋千嬉戏的柔美形成对照,『拾翠』『踏青』等细节生动展现宋代民俗。下阕转入月夜静景,『行云去后』巧妙实现时空转换,『笙歌池院静』的听觉空白反衬出『月色清明』的视觉通透。最妙在结句『杨花过无影』,以虚无写实有,用月光下柳絮的透明感营造空灵意境,体现张先『张三影』的炼字功力。

全词明暗交织,动静相宜,宛如一幅江南寒食风俗长卷,在热闹与静谧的辩证中展现宋人的生活美学。

张先以摄影师般的敏锐捕捉瞬间:上阕是广角镜头下的民俗狂欢,下阕转为月光特写镜头。『杨花过无影』堪称宋代版『慢门摄影』,用文字的延时效果凝固了柳絮在月光中的运动轨迹。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寻常寒食景象获得永恒的艺术生命。

张先

字:子野

号:张三影

生卒:990年-1078年

流派:婉约派

历代评骘

『子野词凝重古拙,有唐五代之遗音。』
周济 《宋四家词选》
『张三影中,以「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为最,不着色相而神韵独绝。』
沈际飞 《草堂诗余正集》
『后阕写景入神,一片化机。』
黄苏 《蓼园词选》
『杨花无影』之句,虽画家设色,不是过也。
李调元 《雨村词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