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田中行》

李贺 唐代

原文鉴读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白话今译

秋天的田野格外明亮,秋风带着萧瑟的凉意,池塘的水清澈见底,虫鸣声此起彼伏。山石上长满了苔藓,冷艳的花朵沾着露水,仿佛在低声哭泣。九月的荒田里,稻谷杂乱地生长着,萤火虫低低地飞过田间小路。石缝间有泉水滴落,渗入沙土,幽暗的磷火像漆一样点缀在松枝间。

注疏集解

漻漻:形容水清澈的样子。啧啧:虫鸣声。云根:山石的别称。冷红:指冷色调的花朵。蛰萤:指秋末的萤火虫。鬼灯:磷火,古人认为夜晚的磷火是鬼魂所化。

创作背景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鬼”之称。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奇诡的想象和凄美的语言著称。《南山田中行》创作于李贺晚年,当时他仕途失意,生活困顿,诗中流露出的孤寂与哀愁,正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怀才不遇,李贺的诗歌也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田野的萧瑟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凄美与神秘。诗中“冷红泣露娇啼色”一句,将花朵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后两句“鬼灯如漆点松花”则营造出一种幽暗诡异的氛围,体现了李贺诗歌中常见的奇幻色彩。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李贺善于捕捉细微的自然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富有诗意的画面,这首诗正是其艺术特色的典型体现。

这首诗的意境凄美而神秘,充满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寥。诗人通过对田野、山石、虫鸣、萤火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诗中的“鬼灯”意象尤为突出,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诡异的气息,体现了李贺诗歌中独特的想象力。

李贺的诗歌常以奇崛的语言和诡异的意象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他将自然景物与超自然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在感受到秋天凄凉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诗鬼

李贺

字:长吉

号:昌谷

生卒:约790年-816年

流派:长吉体(以奇崛冷艳、想象诡谲为特征)

历代评骘

李长吉诗,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人,往往效之,然终莫能及。
欧阳修 《六一诗话》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
严羽 《沧浪诗话》
长吉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眩曜,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陆时雍 《诗镜总论》
李贺诗如孤鹤夜唳,声振九皋,又如秋坟鬼唱,幽怨凄恻。
胡应麟 《诗薮》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