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唐代

原文鉴读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白话今译

《南园十三首(其一)》译文: 花枝草蔓在眼前绽放,白里透红像越女的脸颊。可惜到了黄昏花香凋落,嫁给春风连媒人都不用。 宫北田埂晨雾弥漫,黄桑饮露轻触宫帘。腰肢健硕的农妇偷偷采摘,要去喂养吴王的八茧蚕。 竹林里缫丝声伴着织机响,青蝉独鸣夕阳西斜。桃胶迎着夏天散发琥珀香,自己教越佣学着种瓜。 三十岁还不到二十出头,白日里常饿得吃野菜充饥。桥头老人同情我,送了一卷兵书给我。 男子汉为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复五十州失地?请你登上凌烟阁看看,哪个书生能封万户侯? 寻章摘句一辈子雕虫小技,破晓残月像玉弓挂窗前。没看见辽东年年战事,文章何处去哭诉秋风? 司马相如落魄悲叹空屋,东方朔靠诙谐保全自己。不如买把若耶溪的宝剑,明天就去拜猿公学艺。 春水初生乳燕飞舞,黄蜂轻扑花丛归巢。窗外远山色透进书帷,鱼儿围着香钩靠近石矶。 泉边沙软鸳鸯暖卧,曲岸回船小舟慢行。泼酒木栏用椒叶盖着,抱病起身去种菱角。 如今想起边让和蔡邕,无心作曲躺卧春风中。屋南有竹可题字,老了就去溪头当钓翁。 长峦谷口住着嵇康家,白昼千峰苍翠如画。自己穿藤鞋采石蜜,手牵苔絮种莼花。 松溪黑水产新龙卵,桂洞生硝似旧马牙。谁让虞卿剪裁道袍,一匹轻纱染朝霞。 小树开花映晨路,长茸沾湿夜雾。柳絮惊飞雪浦,麦田雨涨溪流。古寺钟声稀疏,远山新月如钩。沙头敲石取火,烧竹照亮渔船。

注疏集解

注释: 1. 越女腮:比喻花朵娇艳如越地少女的脸颊。 2. 八茧蚕:传说中吴王夫差培育的一年八熟蚕种。 3. 吴钩:春秋吴国冶铸的弯刀,后泛指利剑。 4. 凌烟阁:唐代悬挂开国功臣画像的楼阁。 5. 若耶溪:浙江绍兴名溪,传说欧冶子在此铸剑。 6. 猿公:传说中精通剑术的白猿化身。 7. 石蜜:野生蜂蜜的古称。

创作背景

背景介绍:

此组诗作于元和八年(813年)李贺辞官归乡时期。时年24岁的诗人因避父讳('晋肃'与'进士'谐音)被剥夺科考资格,仅任奉礼郎九品小官三年后返乡。南园是其昌谷故居的园林,组诗表面写乡居日常,实则借农事抒愤:'三十未有二十余'自嘲困顿,'男儿何不带吴钩'呼应当时朝廷平定藩镇的战事,'哭秋风'暗指无人赏识的文士悲剧。这种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交织,形成诗作特有的沉郁奇崛风格。

作品赏析

赏析:

这组诗以田园生活为表象,实则充满怀才不遇的愤懑。首章'嫁与春风'的拟人写法,暗喻诗人被时代裹挟的无奈;'男儿何不带吴钩'的直抒胸臆,展现建功立业的渴望;'寻章摘句老雕虫'则是对文人命运的尖锐批判。李贺将日常农事与历史典故熔铸一体,如'吴王八茧蚕'的典故运用,既写实又暗含讽喻。

艺术上采用'长吉体'特色:意象跳跃(从'桃胶琥珀'突然转至'种瓜'),色彩浓烈('小白长红''黑水新龙卵'),时空交错(农事场景与凌烟阁并置)。末章'烧竹照渔船'的野趣,与'文章哭秋风'的悲慨形成张力,体现诗人矛盾心境。

意境赏析:

组诗构建了双重意境:表层是南园生活的田园画卷——晨雾中的桑田、夕阳下的缫丝、夜烟笼罩的小径;深层却奔涌着剑啸龙吟的豪情与怀才不遇的孤愤。'黄蜂小尾扑花归'的恬淡与'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怀形成强烈反差,'病容扶起种菱丝'的困顿与'轻绡一匹染朝霞'的绚烂构成意识流般的蒙太奇。这种破碎跳跃的意境组织,正是李贺对传统田园诗的解构与重塑。

诗鬼

李贺

字:长吉

号:昌谷

生卒:约790年-816年

流派:长吉体(以奇崛冷艳、想象诡谲为特征)

历代评骘

其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眩曜,光夺眼目
杜牧 李长吉歌诗叙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
欧阳修 新唐书·文艺传
长吉诗作妙在兴象超忽,不落故常,虽燕语莺啼亦必新警
胡应麟 诗薮
李长吉诗如镂玉雕琼,无一字不经百炼,真呕心而出者也
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
其源出于《离骚》,而幽艳居其半,谲怪居其半
沈德潜 唐诗别裁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