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府上房对联》

曹雪芹 清代

原文鉴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白话今译

把世间万事看透就是真学问,将人情世故摸熟便是好文章。

注疏集解

世事洞明:透彻理解社会现象。人情练达:熟练处理人际关系。文章:此处喻指处世能力。

创作背景

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悬挂于宁国府上房。作为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前的现实铺垫,这副对联与秦可卿房中'嫩寒锁梦因春冷'的香艳氛围形成尖锐对比,暗示贾府表面诗礼传家、实则世故圆滑的生存法则,为后续'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埋下伏笔。

作品赏析

这副对联以十四字浓缩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上联将社会观察提升为学问境界,下联把人际交往转化为艺术表达。曹雪芹通过工整对仗,将抽象哲理具象化——'洞明'与'练达'的动词运用精准,'皆''即'二字强化绝对性,形成不容置疑的真理感。表面说理,实则暗含对世情的反讽,与《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哲学一脉相承。

此联营造出智者在纷繁世相中抽丝剥茧的意境。'世事'与'人情'构成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维度,'学问''文章'的雅致比喻消解了世俗气的说教感。字里行间透出历经沧桑后的通透,犹如老者捻须微笑点破天机,在简练中见深沉,平实处藏机锋。

曹雪芹

字:梦阮

号:雪芹|芹溪|芹圃

生卒:约1715年—约1763年

流派:现实主义文学

历代评骘

此联非特为贾府写照,实乃一部《石头记》大旨。天下熙攘,尽在此十四字中。
脂砚斋 甲戌本批语
雪芹先生以金针度人语,作霹雳醒世言。所谓'学问''文章'者,正其血泪斑斑处。
周汝昌 《红楼梦新证》
儒林外史写尽功名中人,不若此联十字诛心。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较之'难得糊涂',此联更见传统文人的入世智慧,然其底色仍是道家'明道若昧'的辩证。
李泽厚 《美的历程》
后世'厚黑学'诸书,不过将此联俗解而已。雪芹本意,当在'洞明'后的超脱,非'练达'中的沉沦。
蒋勋 《细说红楼梦》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