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现代

原文鉴读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白话今译

现代白话译文: 女民兵们手持五尺长枪,英姿飒爽地站在晨光初现的训练场上。中华儿女怀揣着非凡的志向,她们不追求华丽的装扮,而是崇尚保家卫国的戎装。

注疏集解

飒爽英姿:形容女民兵精神抖擞、英气逼人的姿态。五尺枪:指民兵使用的步枪,五尺约合1.6米,象征战斗的威严。曙光初照:清晨的阳光,暗喻新时代的希望。红装:传统女性服饰,代指安逸生活;武装:军装,象征革命责任。

创作背景

1961年2月,毛泽东看到广州军区《民兵生活》杂志刊登的女民兵照片后即兴创作。时值国际局势紧张,全国推行"全民皆兵"政策。诗中女民兵形象既是对当时千万女民兵的真实写照,也寄托着领袖对人民战争思想的实践期待。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女民兵的昂扬风貌。前两句通过"飒爽英姿"与"曙光初照"的时空对照,塑造出朝气蓬勃的群体形象;后两句用"多奇志"的赞叹和"爱武装"的宣言,升华了新时代女性的精神境界。全诗28字中,"枪""场""志""装"四个意象层层递进,将个人志趣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诗歌创造性地将传统闺阁审美转化为革命美学:"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句,既颠覆了"女为悦己者容"的旧观念,又通过晨光与戎装的色彩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演兵场"作为特定时空载体,使抽象的革命热情具象化,展现出集体主义与个人理想的完美融合。

毛泽东

字:润之

生卒: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流派:豪放派|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历代评骘

此诗以寻常语道非常境,红装武装之辨,实为时代精神之转捩点 郭沫若《毛泽东诗词鉴赏》
二十八字写尽巾帼气概,较之"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更见人民性 臧克家《毛泽东诗词讲解》
曙光演兵场五字,便抵得一篇民兵赞赋 周振甫《毛泽东诗词欣赏》
后二句已成革命女性之精神图腾,其影响力超越文学范畴 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
以口语入诗而境界全出,真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何其芳《诗歌欣赏》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