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春归何处》

黄庭坚 宋代

原文鉴读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问取 一作:唤取)

白话今译

春天去了哪里?孤零零地找不到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就叫它回来和我们一起住吧。
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谁能知道它的下落?除非去问问枝头的黄鹂鸟。可它叽叽喳喳说了半天,谁也听不懂,最后乘着风飞过了蔷薇花丛。

注疏集解

1. 无行路:没有留下离去的痕迹
2. 问取黄鹂:黄鹂是春鸟,古人认为它知晓春讯
3. 百啭:形容鸟鸣声婉转动听
4. 因风:趁着风势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1095-1098年)。当时新党执政,作为旧党成员的黄庭坚接连遭贬。词中追寻春天而不得的怅惘,实则是政治理想破灭后的心灵写照。看似写季节更替,实则寄托着对人生春天——政治黄金期的追忆与无奈。

值得注意的是,黄庭坚在黔州创作了大量清新婉约的小词,与其早年的奇崛诗风形成对比,这既源于贬谪生活的压抑,也体现了宋代文人以词抒情的创作转向。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以童趣的设问开篇,将春天拟人化,流露出对春光易逝的惆怅。上阕用'寂寞'形容春天离去的状态,下阕通过'问黄鹂'的奇想,展现词人天真的执着。最终黄鹂飞过蔷薇的镜头,既暗示春尽夏来的时令更替,又留下余韵悠长的画面感。全词语言清新自然,在寻常景物中寄托深沉的人生感慨。

最妙处在于'百啭无人能解'的转折,既写实描摹鸟语难懂,又暗喻人生中许多美好事物终难挽留的哲理。蔷薇意象的出现,既点明初夏时令,又以带刺之花暗示追寻不得的淡淡忧伤。

这首词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追寻场景:词人化身天真的追春者,黄鹂成为缥缈的春之信使,蔷薇则化作季节更替的见证者。三个意象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意境链条。

'寂寞无行路'五字尤为精妙,既写春天离去的悄无声息,又暗含词人内心的孤寂。通篇不用一个'愁'字,却通过孩童般的追问,将惜春之情表现得既含蓄又深刻,体现了宋代文人词'浅语有致'的审美追求。

黄庭坚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涪翁

生卒:1045年-1105年

流派: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创作理念

历代评骘

此词措词婉妙,一往情深,读之令人魂销意尽。后主、六一不能过也。
杨慎 《词品》
山谷此作,纯以神行,不著色相,而情味自永。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问取黄鹂,因风飞过蔷薇,眼前景说得如许灵动,却是无人道过。
沈际飞 《草堂诗余正集》
清丽芊绵,无理而妙,真词家三昧。
先著 《词诂》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