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

陈毅 现代

原文鉴读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白话今译

厚厚的大雪压在青松枝头,松树却依然挺拔笔直地立着。
要想知道松树有多么高尚纯洁,就等到冰雪消融的那一天吧。

注疏集解

1. 挺且直:双关语,既形容松树形态笔直,又暗喻人格刚正不阿
2. 雪化时:象征艰难时期的结束,真理终将显现
3. 高洁:表面写松树不沾尘埃,实则指革命者的精神品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60年冬,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作为外交部长的陈毅既要应对国际反华浪潮,又目睹国内经济困境。他在青岛视察时见雪中松林有感而发,后收录于《陈毅诗词选集》。诗中既包含对革命战友的勉励,也暗喻中华民族在逆境中的坚韧品格,与作者《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的豪情一脉相承。

作品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以简练笔法勾勒出震撼人心的画面。前两句用'压'与'挺'的强烈对比,展现松树在极端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后两句通过'雪化时'的时间延展,揭示深刻哲理——真正的品格往往在逆境中最显光芒。

诗人采用传统咏物手法却赋予新意:松树既是自然景物,更是革命者的精神图腾。'大雪'象征当时严峻的政治环境,'挺且直'三字力透纸背,将革命者宁折不弯的气节具象化。结尾的'待'字充满历史辩证法,暗示正义终将胜利的信念。

《青松》的意境构建极具张力。物理空间的垂直构图(雪压与松挺)形成视觉冲击,时间维度的四季更替(严冬到春融)暗含历史规律。松与雪的对抗中,静态的松树因精神力量产生动态美感,而动态飘落的雪反而成为衬托的背景。这种'以动衬静'的反向手法,使短短二十字产生纪念碑式的庄严感。

陈毅

字:仲弘

生卒: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

流派:革命现实主义诗歌

历代评骘

此诗以物喻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将革命者的钢铁意志凝练为永恒意象
臧克家 《中国新诗鉴赏辞典》
二十字中见天地,雪松对峙的构图堪称现代咏物诗的典范
谢冕 北京大学教授
陈毅诗如其人,青松意象正是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人格的写照
张炯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比之王安石'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此诗更多一份集体主义的磅礴力量
钱理群 现代文学研究
革命诗歌中少有的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精神的杰作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