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唐代

原文鉴读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秋日 一作:秋入)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白话今译

古旧的吴公台在秋风中显得更加荒凉,我登台远眺,心中涌起思乡之情。山野间的寺庙少有游人,云雾缭绕的山峰隔着深深的江水。夕阳的余晖洒在旧日的堡垒上,清冷的磬声回荡在空寂的树林间。想起南朝那些往事,不禁感到惆怅,唯有眼前的长江水,依旧奔流不息。

注疏集解

1. 吴公台:南朝古迹,位于今江苏扬州。
2. 摇落:指草木凋零,形容秋日萧瑟。
3. 寒磬:寺庙中清冷的磬声。
4. 南朝事:指南朝(宋、齐、梁、陈)的兴衰往事。

创作背景

刘长卿是唐代大历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以五言见长,风格清雅含蓄,多写羁旅愁思与山水田园。此诗作于诗人漂泊江南期间,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社会动荡仍未完全平息。诗人登临吴公台,面对南朝古迹,不禁感慨万千,遂成此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登高为背景,通过描绘古台、野寺、云峰、夕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寂寥的氛围。诗人触景生情,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又借南朝往事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末句“长江独至今”以永恒的江水反衬人事的短暂,深化了诗的哲理意味。

刘长卿擅长以简练的语言刻画深远的意境,此诗正是其代表作之一。诗中“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一联,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山寺的幽静与山峰的遥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而含蓄,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沉思融为一体,通过对秋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古台的荒凉、野寺的寂静、夕阳的余晖,共同构成了一幅萧瑟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哲思。

五言长城

刘长卿

字:文房

号:随州

生卒:约709年-约789年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兼融边塞诗与感怀诗特色)

历代评骘

此诗气格高远,意兴闲雅,中唐绝唱也。刘长卿五言,大抵如此。
高棅 《唐诗品汇》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二语,写尽荒凉之景,而怀古之意自见。
沈德潜 《唐诗别裁》
刘文房诗,如“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真得王、孟之髓。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长卿此作,以淡语写深情,结句尤见笔力。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