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花边 一作:苑边)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花边 一作:苑边)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年)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时值安史之乱后长安收复,但国势未稳。诗人目睹曲江昔日繁华不再,结合自身谏言不被采纳的处境,借酒消愁中反思人生。第二首提及'朝回日日典春衣',反映俸禄微薄难以维系生计的窘况,是杜甫'诗史'中记录唐代官员生存状态的重要文本。
杜甫此诗以暮春景象起兴,通过'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的递进描写,将春光消逝的惆怅层层深化。中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巢翡翠'的生机与'卧麒麟'的死寂,暗喻人生无常。尾联'细推物理'的顿悟,与第二首'人生七十'的感慨呼应,体现诗人历经安史之乱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艺术上采用'以乐景写哀'手法,'穿花蛱蝶'等明丽意象反衬诗人困顿——典衣买酒、债台高筑的窘迫,更显'暂时相赏'的珍贵。七言律诗对仗工整而不板滞,如'穿花'对'点水','深深见'对'款款飞',充满流动美感。
诗人以曲江暮春为镜,照见大唐由盛转衰的时代剪影。'花飞减春'的敏锐感知,超越普通伤春情绪,暗含对国运衰微的隐忧。'巢翡翠'与'卧麒麟'的时空并置,构建出繁华与寂灭的永恒命题。最终在'细推物理'的哲学思考中,完成从政治失意到精神超脱的升华,展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之外的旷达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