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唐代

原文鉴读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花边 一作:苑边)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白话今译

一片花瓣凋落便减损了春色,风吹万点落花更添愁绪。且看眼前繁花将尽,莫嫌酒多伤身只管畅饮。江边小堂有翡翠鸟筑巢,花丛旁高坟前石麒麟倒卧。细想万物兴衰之理须及时行乐,何必让虚名束缚此生。 每日退朝后典当春衣换酒钱,在江头喝得大醉方归。欠下酒债处处可见,人生能活七十自古稀少。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蜻蜓轻点水面缓缓飞。寄语春光与我共徘徊,暂且相互欣赏莫要分离。

注疏集解

1. 曲江:唐代长安著名风景区。 2. 翡翠:翠鸟,此处指华美居所。 3. 麒麟:石雕瑞兽,象征墓地规格。 4. 物理:事物盛衰规律。 5. 朝回:退朝归来,暗示诗人时任左拾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年)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时值安史之乱后长安收复,但国势未稳。诗人目睹曲江昔日繁华不再,结合自身谏言不被采纳的处境,借酒消愁中反思人生。第二首提及'朝回日日典春衣',反映俸禄微薄难以维系生计的窘况,是杜甫'诗史'中记录唐代官员生存状态的重要文本。

作品赏析

杜甫此诗以暮春景象起兴,通过'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的递进描写,将春光消逝的惆怅层层深化。中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巢翡翠'的生机与'卧麒麟'的死寂,暗喻人生无常。尾联'细推物理'的顿悟,与第二首'人生七十'的感慨呼应,体现诗人历经安史之乱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艺术上采用'以乐景写哀'手法,'穿花蛱蝶'等明丽意象反衬诗人困顿——典衣买酒、债台高筑的窘迫,更显'暂时相赏'的珍贵。七言律诗对仗工整而不板滞,如'穿花'对'点水','深深见'对'款款飞',充满流动美感。

诗人以曲江暮春为镜,照见大唐由盛转衰的时代剪影。'花飞减春'的敏锐感知,超越普通伤春情绪,暗含对国运衰微的隐忧。'巢翡翠'与'卧麒麟'的时空并置,构建出繁华与寂灭的永恒命题。最终在'细推物理'的哲学思考中,完成从政治失意到精神超脱的升华,展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之外的旷达境界。

诗圣

杜甫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

生卒:唐先天元年(712年) - 唐大历五年(770年)

流派: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历代评骘

此诗前半首言花飞之可伤,后半首言行乐之当急,盖遭乱之后,人情易感,睹物兴怀,自然之理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穿花'一联,体物之妙,非复人工可到
王嗣奭 《杜臆》
杜公七律,当以《曲江》二首为冠,其神韵气格,非他诗所及
杨伦 《杜诗镜铨》
末联作转语而不嫌突,盖'物理'二字已伏脉在前
浦起龙 《读杜心解》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