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 其三送路勉道赴长乐》

赵彦端 宋代

原文鉴读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
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碗。

白话今译

翠绿的帷幕留住花香,红袖佳人添着熏香,常怨恨春日短暂情意绵长。南风吹动酒盏如虹光翻涌,却要忍心听那离别的琴弦声断。 手持鸾凤宝扇,踏着凌波微步,最是眷恋那清池凉馆的时光。纵然收到从岭南寄来的荔枝书信,试问那双纤纤玉手,如今谁为你捧上冰镇的果盘?

注疏集解

1. 玉虹:比喻美酒在杯中晃动的光泽 2. 离弦:离别时弹奏的琴音 3. 乘鸾宝扇:绘有鸾凤图案的团扇,象征美好 4. 凌波微步: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5. 直饶:纵然、即使 6. 冰碗:盛放冰镇荔枝的器皿,暗喻消夏之乐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南宋乾道年间,时赵彦端任福建路转运判官。路勉道为其同僚好友,调任福州长乐县(今福建长乐区)。宋代官员频繁调任,文人间赠别诗词往往兼具私人情感与地域特色。福州素以荔枝闻名,词中'荔枝''冰碗'等意象既体现地方风物,又暗含'一骑红尘'的唐典,反映宋代文人对岭南文化的浪漫想象。

赵彦端作为宗室词人(宋太祖七世孙),其词作既有贵族生活的精致描摹,又透露出宦海浮沉的怅惘。此词在《介庵琴趣外篇》中位列第三,同卷另有《鹊桥仙·七夕》等作,可见其对这一词牌的偏爱。

作品赏析

这首送别词以精巧的意象构筑出两重时空:上阕实写饯别场景,'留花翠幕'与'添香红袖'的浓艳色彩,反衬出'情长春浅'的永恒遗憾。'玉虹翻'三字将酒液光波写得极具动感,而'离弦声断'的听觉描写骤然划开离别缺口。

下阕转入虚写,用'乘鸾''凌波'等仙化意象追忆往日清游,末句'谁传冰碗'的诘问最见匠心——荔枝作为长乐特产,既点明友人赴任之地,又以'冰碗'这个生活细节唤起共同记忆,使思念具体可触。全词在香艳与清雅的转换间,完成从物质享受到精神共鸣的升华。

赵彦端擅于在宴饮题材中注入文人雅趣,此词典型体现南宋婉约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特质。上阕的'翠幕红袖'极尽秾丽,如工笔重彩;下阕的'清池凉馆'则似水墨淡染,这种色彩张力暗合情感起伏。最妙处在结句设计:'荔枝'与'冰碗'既是南方风物符号,又将抽象的离情具象为味觉记忆,与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异曲同工。

词中'南风'意象值得玩味,既实指夏季风物,又暗用《诗经》'南风之薰兮'典故,赋予送别以古雅意蕴。而'凌波微步'化用曹植《洛神赋》,使世俗离别获得神话维度,展现宋代文人'以故为新'的创作智慧。

赵彦端

字:德庄

号:介庵

生卒:1121年-1175年

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历代评骘

介庵词如瑶台婵娟,铅华净洗中自饶富贵气象
况周颐 《蕙风词话》
其送路勉道词,结句'谁传冰碗'四字,冷香幽韵,直透毫端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赵彦端能于艳语中作淡语,丽语中求清空,此南宋词家三昧也
夏承焘 《唐宋词人年谱》
'南风吹酒玉虹翻'七字,写尽觥筹光景,较之'葡萄美酒夜光杯'更觉飞动
唐圭璋 《宋词三百首笺注》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