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 · 会稽怀古》

张可久 元代

原文鉴读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秋日湖上

笙歌苏小楼前路,杨柳尚青青。画船来往,总相宜处,浓淡阴晴。杖藜闲暇,孤坟梅影,半岭松声。老猿留坐,白云洞口,红叶山亭。

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雪中游虎丘

梅花潭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会稽怀古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神仙何处?炼丹傍井,试墨临池。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客垂虹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涤。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吴门怀古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春日湖上二首

东风西子湖边路,白发强寻春。尽教年少,金鞭俊影,罗帕香尘。蹇驴破帽,荒地废苑,流水闲云。恼余归思,花前燕子,墙里佳人。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开吴湘江遇雪

一冬不见梅花面,天意可怜人。晓来如画,残枝缀粉,老树生春。山僧高卧,松炉细火,茅屋衡门。冻河堤上,玉龙战倒,百万愁鳞。

寄璩源芝田禅师

龙湫山上云屯寺,别是一乾坤。僧参百丈,雪深半尺,梅瘦三分。几时亲到?松边弄水,月下敲门。相思无奈,烟萝洞口,立尽黄昏。

三两道中有怀会稽

松风十里云门路,破帽醉骑驴。小桥流水,残梅剩雪,清似西湖。而今杖履,青霞洞府,白发樵夫。不如归去,香炉峰下,吾爱吾庐。

白话今译

《人月圆·会稽怀古》译文: 深林掩映着云门古寺,回望若耶溪水悠悠。西施早已离去,蓬莱仙山依旧矗立,只剩老树与荒碑相伴。神仙究竟在何方?或许在丹井旁炼丹,在墨池边试笔。眼前十里荷花摇曳,清风拂过如镜的水面,明月如纱笼罩天际。

注疏集解

注释: 1. 云门寺:会稽名胜,佛教圣地 2. 若耶溪:传说西施浣纱处 3. 苎萝人:指西施,其故乡苎萝村 4. 炼丹傍井:指葛洪等道士炼丹的传说 5. 试墨临池:王羲之在会稽兰亭练字的典故

创作背景

创作于作者晚年漫游吴越时期。元朝统治下汉族文人普遍存在遗民情结,会稽作为越国故都、六朝文化中心,其山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张可久将自身对朝代更迭的感慨,转化为对永恒自然与短暂人事的哲学思考,通过地理空间的诗意重构,完成精神上的文化认领。

作品赏析

这首小令以会稽山水为画卷,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致巧妙融合。上阕用"藏却"二字营造时空纵深,下阕"荷花十里"三句以鼎足对勾勒空灵意境。全篇通过云门寺、若耶溪等地理意象,串联起西施、王羲之等历史人物,形成现实与虚幻交织的审美空间。末三句清风、明月、荷花的组合,创造出纤尘不染的澄明之境,暗含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张可久以元曲家的独特视角重构会稽人文景观。上阕实写中暗藏沧桑——"老树荒碑"与"蓬莱山在"形成永恒与易逝的对比;下阕虚写处尽显空灵,"炼丹""试墨"的典故运用举重若轻。最妙在结句将荷花、清风、明月三个经典意象熔铸为天人合一的意境,犹如展开一幅水墨长卷,让怀古之思升华为宇宙意识。

张可久

历代评骘

其词清丽华滋,自成格调,如月下闻笙,云中听笛
朱权 太和正音谱
小山乐府如瑶天笙鹤,有餐霞饮露之致
李开先 词谑
曲中有画,画中有禅,得王摩诘三昧
王世贞 艺苑卮言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