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唐代

原文鉴读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白话今译

【其一】
风儿轻柔阳光暖,春光荡漾满山间。
蜂蝶嬉闹飞进房,绕着书案打转转。
门前柳枝低垂挂,轻拂晾衣竹竿尖。
山花随风飘落下,一片粉红染笔砚。

【其二】
梁园傍晚乌鸦飞,黑压压一片乱盘旋。
放眼望去好凄凉,只剩三两破屋椽。
院里老树不知情,人走楼空已多年。
春天照旧开旧花,没心没肺笑嫣然。

注疏集解

1. 衣桁:晾衣竹架
2. 笔床:古代搁毛笔的文具
3. 梁园:汉代梁孝王的豪华园林,此处借指富贵场所
4. 极目:放眼远望
5. 旧时花:往年开放过的花朵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天宝后期,岑参经历边塞军旅后返长安时期。当时唐王朝表面繁华实则危机暗涌,诗人通过梁园(汉代著名园林)的今昔对比,隐喻对时代盛衰的预感。第一首可能取材于终南山隐居所见,第二首则融合了途经洛阳等地看到的贵族园林衰败景象。

作品赏析

这两首连章诗通过时空跳跃形成强烈反差。第一首描绘春日山房的鲜活景象:蜂蝶穿堂、柳枝拂衣、山花落砚,动词'荡''乱''低''落'串联出动态春光,笔床衣桁等生活细节更显亲切。

第二首突然转入暮色中的梁园废墟,'乱飞鸦'与'三两家'的意象群构建出荒芜感。最妙在结尾拟人手法——庭树无知照旧开花,以草木无情反衬人世沧桑。两首诗如同蒙太奇镜头,将生机与衰败并置,完成对盛衰无常的哲学思考。

岑参以画家的眼光捕捉光影:前篇用明快色调渲染春日躁动,后篇以灰暗笔触勾勒废墟剪影。'庭树不知人去尽'堪称诗眼,与杜甫'感时花溅泪'形成有趣对照——杜诗赋予草木人性,岑参则强调其麻木,同样深刻却各具机杼。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比直接抒写破败更具冲击力。

岑参

号:岑嘉州(以终官职代称)

生卒:约公元715年-770年

流派:边塞诗派

历代评骘

岑嘉州此作,前首如工笔小品,后首似泼墨写意,相映成趣。其转折之妙,正在不着一字议论而盛衰自见。 胡应麟《诗薮》
'庭树'二语,与'朱雀桥边野草花'同工,然更觉冷峭。 王夫之《唐诗评选》
后首二十八字中,藏一部《洛阳伽蓝记》。 沈德潜《唐诗别裁》
以蜂蝶之闹衬庭鸦之乱,以山花之落映旧花之发,参看方见匠心。 方东树《昭昧詹言》
岑参善用'不知'字,前有'忽如一夜春风来',此有'庭树不知',总能在无情处见惊心动魄。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