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夏日》

高骈 唐代

原文鉴读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水精帘)

白话今译

浓密的绿树投下清凉的阴影,漫长的夏日时光悠然流淌。亭台楼阁的倒影轻轻摇晃,映在清澈的池塘中央。忽然水晶帘子微微摆动,原是清风悄悄掠过身旁。满架盛开的蔷薇随风摇曳,整个庭院都浸透了芬芳。

注疏集解

1. 阴浓:树荫浓密茂盛
2. 水晶帘:唐代贵族常用的透明帘子,或指阳光下闪烁如水晶的瀑布
3. 水精帘:同水晶帘,古籍版本差异
4. 蔷薇:落叶灌木,夏季开花,香气浓郁

创作背景

高骈作为晚唐名将兼诗人,此诗或作于其镇守四川期间。唐代贵族流行建造山亭避暑,诗中'水晶帘''蔷薇架'折射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雅趣。安史之乱后,此类闲适题材诗歌增多,反映文人逃避乱世的精神需求。

作品赏析

全诗以画家视角勾勒夏日小品:首句'绿树阴浓'奠定清凉基调,'长'字暗含闲适;次句'楼台倒影'构建虚实相生的空间美。后两句动态点睛——'帘动'暗示无形微风,'满架蔷薇'则以视觉通感转嗅觉,末句'一院香'如电影特写镜头,将夏日幽趣推向高潮。诗人善用色彩(绿)、质感(水晶)、气味(香)的多维描写,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消夏圣境。

此诗展现唐代文人精致的园林美学,将物理空间的'山亭'升华为精神栖居地。'阴浓'与'香'形成温度与气味的通感修辞,'帘动'的瞬间捕捉体现禅意般的静观智慧。全诗未直接写人,却通过倒影、帘动、花香等细节暗示隐士的存在,构成'以景写人'的含蓄典范。

高骈

字:千里

生卒:821年-887年

流派:边塞诗派

历代评骘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 《六一诗话》
"骈诗清丽芊绵,晚唐另调,此作尤得王孟余韵"
沈德潜 《唐诗别裁》
"后二句真画工所不能到"
谢榛 《四溟诗话》
"水晶帘动'句,七字中有三层意蕴"
王夫之 《姜斋诗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