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林逋 宋代

原文鉴读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白话今译

百花凋零时,唯有梅花独自绽放,在小园中独占风光。稀疏的枝影横斜在清浅的水面上,幽香在黄昏的月色中飘散。霜禽想飞下来先偷看一眼,粉蝶若知道这美景定会魂牵梦萦。幸好有低声吟诗相伴,无需歌舞酒宴的喧嚣。 剪碎的丝绸般花瓣点缀枝头,正反疏密连画家也难描绘。阳光渐弱甘愿迎接春日晚景,霜重时应是畏惧夜来的寒冷。清新之美只与邻僧共赏,冷落时仍嫌弃俗客的目光。想起江南旧时行路处,酒旗斜飘拂过吟诗的马鞍。

注疏集解

暄妍:明媚鲜艳。疏影:梅花稀疏的影子。暗香:幽香。霜禽:寒鸟。偷眼:偷看。粉蝶:蝴蝶。断魂:形容极度迷恋。微吟:低声吟诗。狎:亲近。檀板:檀木拍板,指歌舞。金樽:酒杯,指酒宴。剪绡:剪碎的丝绸,比喻梅花花瓣。酥乾:形容花瓣干燥酥脆。向背:正反。稀稠:疏密。日薄:太阳西斜。甘:情愿。怯:害怕。澄鲜:清新。俗客:庸俗的客人。堕:落下。吟鞍:吟诗的马鞍。

创作背景

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著名隐士、诗人。他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终身不仕,不娶无子,种梅养鹤,自称“梅妻鹤子”。其诗风格淡远,多写隐逸生活和自然景物,尤以咏梅诗著称。《山园小梅二首》是其代表作,写于隐居孤山期间。北宋时期,文人隐逸之风盛行,林逋的选择反映了当时部分文人对政治纷争的回避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此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趣和孤傲的情怀。

作品赏析

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是咏梅的千古名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高洁与孤傲。首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点明梅花在百花凋零时独自盛开的独特魅力。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成为咏梅的经典之句,通过视觉与嗅觉的描写,将梅花的姿态与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以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梅花的吸引力。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表达了诗人以诗为伴、远离世俗的高雅情趣。

全诗语言清丽,意境幽远,展现了林逋作为隐士的超脱与孤高。梅花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人格的象征,体现了其不慕荣利、恬淡自守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的意境清幽淡远,通过梅花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隐逸的情怀。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以水、月为背景,勾勒出梅花疏朗的姿态和幽淡的香气,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捕捉,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体现了其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林逋一生隐居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其生活态度与诗中的梅花相得益彰。梅花在严寒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而诗人选择与梅花为伴,正是对其精神品质的认同与追求。整首诗的意境与诗人的隐逸生活紧密相连,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林逋

字:君复

号:和靖先生

生卒:967年-1028年

流派:山水隐逸诗派

历代评骘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联脍炙人口,咏梅之绝唱也。 欧阳修 《六一诗话》
林君复梅花诗,清绝可爱,其品格亦如梅。 苏轼 《东坡题跋》
咏梅之作,古今多矣,未有若此诗之传神写照者。 陆游 《老学庵笔记》
林逋诗格清高,不染尘俗,如梅之清,如鹤之逸。 严羽 《沧浪诗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