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长江的水流仿佛因我的悲伤而停滞,遥望万里之外,心中只想着归乡。更何况在这深秋时节,狂风呼啸,满山的黄叶正纷飞飘落。
滞:停滞,此处拟人化描写长江水流缓慢如凝滞。
况属:何况正值。
高风:秋风,古人常以'高'形容秋风的清冽。
此诗作于王勃被贬虢州期间(669-670年),时年二十岁左右。作为'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常通过山水书写政治失意,《山中》看似写乡愁,实含'时运不济'的隐喻。同期作品《滕王阁序》中'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可互为印证。
全诗以20字浓缩游子秋思。首句'悲已滞'将主观情绪投射于长江,开创'以我观物'的抒情范式。'万里念将归'直白道出思乡主题,后两句突然转向景物描写——'高风''黄叶'的萧瑟意象与首句的'悲'形成闭环。王勃善用空间对比(长江万里/山山黄叶)和时间暗示('晚'字点明暮秋),在短小篇幅中构建出宏阔的时空感。尾句纯用白描却意境全出,堪称初唐五绝典范。
此诗展现王勃'气象浑成'的早期风格。前两句如泼墨写意,后两句似工笔细描,在跌宕中完成情感升华。'山山黄叶飞'以动态画面凝固秋思,与李白'落叶聚还散'异曲同工。诗人将羁旅之悲转化为对自然律动的敏锐捕捉,使个人情绪获得宇宙性的共鸣。
二十字中,有万里之势,此子安所以独步初唐以'滞'字拟江水,无理而妙,后惟太白能得其神末句纯乎天籁,不著一字而秋声满纸子安五绝,往往于末句见乾坤,此诗尤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