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 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 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经过千万次锤击才从深山开采出来,被烈火焚烧也当作平常事。就算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求把清白的品格长留人间。
1. 等闲:平常
2. 浑:全,都
3.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的白色,也喻指高尚节操
此诗作于明英宗时期,正值宦官王振专权。作为兵部侍郎的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力主抗敌,后虽冤死但始终坚守气节。诗中石灰意象正是其'社稷为重君为轻'政治操守的写照。明代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记载,此诗为于谦12岁时所作,展现其早慧与刚毅性格的一贯性。
这首咏物诗以石灰自喻,通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三个递进式的意象,展现淬炼品格的艰辛过程。末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将物理特性升华为人格宣言,体现作者刚正不阿的为官之道。全诗语言质朴却力道千钧,是托物言志的典范之作。
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的从容,'粉骨碎身浑不怕'的决绝,共同构建出舍生取义的精神图谱。石灰从开采到使用的全过程,暗合儒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磨砺思想,彰显了传统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担当精神。
《石灰吟》以物我交融的笔法,在石灰的物理特性与人格精神间建立精妙对应。'深山'象征成长环境,'烈火'喻指严峻考验,'清白'双关品格与色泽。这种将抽象精神具象化的写法,比直抒胸臆更具艺术感染力。全诗四句层层递进,最终在'人间'这个宏大时空维度完成精神立言,使小小石灰成为不朽人格的图腾。
其诗如孤峰绝岸,壁立万仞,凛然不可犯之色见于词翰间谦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虽志存开济,未尝于吟咏求工忠愍诗如金钟大镛,不作铮铮细响十二岁作《石灰吟》,其立志已不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