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二十四则·含蓄》

司空图 唐代

原文鉴读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白话今译

不用写一个字,却能完全展现风韵神采。言语不涉及苦难,却已让人感到无法承受的忧愁。其中确有真实的主宰,与之共同沉浮。如同酒满溢出,花开时却遇秋寒。悠悠空中的尘埃,忽然海上的泡沫。深浅聚散之间,万种风情只取一种来收束。

注疏集解

1. 不著一字:指不直接表达,却能传达深意。
2. 风流:指诗文的韵味和神采。
3. 真宰:指真实的主宰或内在的真理。
4. 渌满酒:酒满溢出,比喻情感充沛。
5. 花时返秋:花开时却遇秋寒,比喻美好事物遭遇挫折。
6. 空尘:空中的尘埃,比喻渺小易逝。
7. 海沤:海上的泡沫,比喻短暂无常。

创作背景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的诗论家,他的《诗品二十四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和境界。《含蓄》是其中一篇,反映了司空图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含蓄美的推崇。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寄情于艺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作品赏析

司空图的《诗品二十四则·含蓄》以简洁的语言,深刻阐述了诗歌含蓄之美的精髓。诗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成为千古名句,强调诗歌应通过间接、暗示的方式表达情感,而非直白陈述。后文通过“渌满酒”、“花时返秋”等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含蓄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司空图诗论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含蓄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展现了诗歌艺术的至高境界。诗人认为,真正的诗歌不在于字面的华丽,而在于能否通过有限的文字,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和共鸣。诗中的“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更是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脱与释然。

司空图

字:表圣

号:知非子

生卒:837年-908年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禅意诗风

历代评骘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每则皆以十二句四言诗的形式,阐述一种诗歌风格。其论诗主张“韵味说”,强调诗歌应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语,可谓道尽含蓄之妙。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司空图论诗,以含蓄为第一义,盖唐人诗学之精髓也。
钱钟书 《谈艺录》
《诗品》二十四则,虽为论诗之作,然其语言之精炼,意境之深远,实为诗中之诗。
朱光潜 《诗论》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