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上亭壁》

寇準

原文鉴读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白话今译

宽阔的河岸上船只稀疏,水波浩渺无边。我独自倚靠着高亭的栏杆,思绪绵长。远处萧瑟的树林之外,一半的秋山正披着夕阳的余晖。

注疏集解

樯:船上的桅杆,这里代指船只。危槛:高亭的栏杆。萧萧:形容树木摇动的声音。疏林:稀疏的树林。

创作背景

寇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这首诗作于他晚年被贬期间。诗中通过对河上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背景的凄凉与诗中的孤寂情感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在政治失意后的复杂心境。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分的河上景色,通过“岸阔樯稀”“波渺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诗人独倚危槛,思绪悠长,远处的秋山与夕阳相映成趣,更添几分萧瑟之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孤寂之情。

这首诗以秋日河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岸阔樯稀、波渺茫的壮阔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独凭危槛的孤寂思绪。后两句“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更是将秋日的萧瑟与夕阳的余晖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幅凄美而深远的画面。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展现了寇準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才华。

寇準

历代评骘

此诗写景抒情,意境深远,展现了寇準作为政治家的胸怀和诗人的才情。
苏轼 《东坡志林》
寇準诗风清丽,此诗尤以秋景描写见长,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陆游 《老学庵笔记》
诗中秋山夕阳之景,与诗人孤寂之情相得益彰,堪称佳作。
杨万里 《诚斋诗话》
寇準此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国维 《人间词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