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王安石 宋代

原文鉴读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 一作:一手)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白话今译

【其一】茅草屋檐下常打扫得干干净净,连青苔都不生;庭院里的花木整齐成畦,全是主人亲手栽种。一条溪水环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仿佛在守护庄稼;两座青山推门而入,将苍翠送进眼帘。(注:“一水”别本作“一手”)

【其二】桑树枝条稀疏冷清,楝花却开得正盛;微风收敛了残余的花香,悄悄翻过矮墙。黄鹂几声啼叫惊醒了午睡,恍惚间还以为自己身在半山园的隐居处。

注疏集解

1. 湖阴先生:杨德逢别号,王安石隐居钟山时的邻居。
2. 排闼:推开门,化用《史记·樊哙传》典故。
3. 半山园:王安石晚年居所,位于南京钟山。
4. 楝花:落叶乔木,春末开淡紫色花,王安石诗中常见意象。

创作背景

1076年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退居钟山,与布衣隐士杨德逢(湖阴先生)比邻而居。此期诗风褪去政治锋芒,转向质朴深婉。组诗作于1080年前后,正值其钻研佛老思想时期,诗中“无苔”“余香”等意象暗合禅宗“空寂”观,而“手自栽”又流露儒家“格物”精神。

作品赏析

这两首题壁诗以白描手法展现隐士生活图景。第一首“护田”“排闼”巧用拟人,溪水青山顿生灵性,与《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同显炼字功力。第二首通过“黄鸟惊梦”的细节,将物理空间(湖阴先生家)与心理空间(半山园)叠合,暗含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眷恋。全诗语言看似平淡,实则在“桑条索漠”与“楝花繁”的枯荣对比中,暗藏对生命荣悴的哲思。

组诗构建了双重意境:表层是友人庭院的清幽画卷,深层是诗人“心远地自偏”的精神世界。“两山排闼”句尤为后世称道,既具山水画的立体感,又含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暗喻自然与人的亲密无间。末句“尚疑身属半山园”的恍惚感,恰是王安石晚年“身隐心未隐”矛盾心理的诗意呈现。

王安石

字:介甫

号:半山

生卒: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流派:临川诗派|经世文学

历代评骘

“护田排闼”二语,本皆汉人语,公配用之无斧凿痕,此老胸中渊著乃尔。 叶梦得 《石林诗话》
荆公诗“一水护田”云云,盖用汉人语而不觉其用,此点铁成金手也。 吴曾 《能改斋漫录》
半山晚年所作绝句,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 杨万里 《诚斋诗话》
王介甫“一水护田”十四字,对偶天然,句法生动,宋人中所罕见。 方东树 《昭昧詹言》
其闲适之作,如“两山排闼送青来”,较唐人“悠然见南山”更饶动态之美。 钱钟书 《宋诗选注》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