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
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
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太山:即泰山,五岳之首,象征崇高理想。
梁父:泰山下的小山,喻指阻碍。
金错刀:镶嵌金丝的佩刀,贵重礼物。
英琼瑶:精美的玉石,指珍贵回礼。
琅玕:似玉的美石,形容琴的华贵。
襜褕:短衣,貂皮所制显示珍贵。
雰雰:大雪纷飞貌,强调路途艰难。
东汉顺帝时期,张衡任侍中期间遭宦官排挤,阳嘉二年(133年)外放河间相。此诗约作于永和元年(136年)任尚书前夕,正值党锢之祸酝酿期。诗中'梁父艰''陇阪长'等意象,暗喻士人在外戚宦官夹缝中的政治困境。采用楚歌体写作,既是对屈原《九歌》的致敬,也延续了汉代文人借男女之情讽喻政事的传统。
全诗四章结构严整,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展开,通过'所思-欲往-受阻-赠礼-惆怅'的循环叙事,层层递进展现求而不得的苦闷。'美人赠我'与'何以报之'的对应句式,既体现礼尚往来的传统,又暗含情感无法对等的焦虑。每章结尾'路远莫致'的重复咏叹,配合涕泪沾衣的细节描写,将空间阻隔转化为心理煎熬,开创了后世'以距离写相思'的抒情范式。
张衡巧妙运用《楚辞》香草美人传统,表面写男女之情,实则寄托政治理想。太山、汉阳等地理意象既构成真实屏障,又象征仕途阻碍,'美人'可能暗指贤君。这种比兴手法对曹植《七哀》、李白《长相思》等均有影响。
诗歌构建了多维度的阻隔意境:空间上以山水风雪为障,时间上以'莫致'体现永恒距离,情感上通过'烦劳''惆怅'等词渐变强化。四方位循环形成封闭的焦虑空间,而'侧身望'的肢体语言生动呈现欲进不能的挣扎。青玉案、明月珠等珍稀回礼的想象,反衬出现实中连馈赠都无法送达的绝望,这种'悬置感'成为后世羁旅诗的原型意境。
其体本于《离骚》,而辞意婉转,反复致意,可谓得风人之旨矣。四愁郁结,仿《国风》不得之情,然气韵自高,非魏晋人所能及。衡诗典丽,四愁尤见寄托,每章转韵处,如闻太息之声。张平子创为四愁,后人仿者众矣,然皆不能及其忧思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