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白首年空度,幽居俗岂知。败蕉依晚日,孤鹤立秋墀。
久客何由造,禅门不可窥。会同尘外友,斋沐奉威仪。
久客何由造,禅门不可窥。会同尘外友,斋沐奉威仪。
杨衡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应是其晚年隐居时所作。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隐居避世,追求精神上的超脱。这首诗反映了当时部分文人的共同心态,即在乱世中寻求心灵的宁静,向往超脱尘世的生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隐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联'白首年空度,幽居俗岂知'直抒胸臆,表达了年华虚度的感慨和与世俗隔绝的孤独。颔联'败蕉依晚日,孤鹤立秋墀'通过'败蕉'、'晚日'、'孤鹤'、'秋墀'等意象,营造出萧瑟寂寥的意境,暗示诗人晚景的凄凉。颈联'久客何由造,禅门不可窥'进一步抒发了客居他乡、难以参禅悟道的无奈。尾联'会同尘外友,斋沐奉威仪'则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的意境萧瑟而深远,'败蕉依晚日,孤鹤立秋墀'一联尤为精彩。枯萎的芭蕉倚靠着夕阳,孤独的鹤站立在秋日的台阶上,这两个意象既描绘了具体的景物,又象征着诗人晚年的孤独和生命的凋零。'晚日'和'秋墀'更增添了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悲凉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寂、淡远的意境,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心境。
此诗萧疏淡远,得陶谢之遗韵,'败蕉'一联尤见功力。杨衡此作,语淡而味永,'孤鹤立秋墀'五字,便觉寒意袭人。晚唐诗人多尚雕琢,杨衡此诗独以自然取胜,'白首年空度'一语,道尽人生感慨。'会同尘外友'句,见其超然物外之志,非寻常隐者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