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我翻身下马,为你斟满践行酒,轻声问你将去向何方?你叹息着说人生失意,要归隐到终南山脚。去吧,不必再多问——你看那天边的白云,永远飘荡没有尽头。
1. 饮君酒:请君饮酒,指饯行
2. 南山陲:终南山边,唐代著名隐逸之地
3. 白云无尽时:既写实景,又暗喻隐逸生活的永恒价值
此诗约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开元末年,张九龄罢相后,王维对政治失望,开始亦官亦隐的生活。终南山作为长安附近的隐逸圣地,吸引着众多失意文人。诗中'君'的身份已不可考,但两人对话中折射的,实则是整个盛唐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困境——在功名与隐逸间的永恒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王维已深入研习佛法,诗中'白云'意象既可视为自然景物,也可解读为'诸法如云'的佛理象征。这种将禅意不着痕迹地化入日常场景的写法,成为王维后期诗歌的鲜明特色。
这首五言古诗以简淡笔墨勾勒出盛唐士人的精神肖像。前四句白描式问答中,'不得意'三字道尽宦海浮沉的疲惫,'归卧'二字则如释重负。最妙在结尾两句,诗人突然截断追问,将目光引向苍茫云海——那舒卷自如的白云,既是隐者心境的物化,又暗含佛家'万法皆空'的禅意。王维以画家视角捕捉的这片云,最终超越了具体送别场景,成为永恒的精神象征。
全诗结构颇具匠心:从'下马'的动,到'归卧'的静,再到'白云'的永恒,形成三重境界跃升。语言看似平淡却暗藏机锋,'但去莫复问'的决绝与'白云无尽时'的旷达形成张力,展现王维晚年'诗佛'的圆融境界。
这首诗的意境如一幅水墨小品,在青白二色间晕染出无限空间。'白云无尽时'五字尤其精妙:云的白是色彩的留白,无尽的时是时间的延展,终南山的青黛作为隐现的背景。这种意境构造既承袭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隐逸传统,又开创了以瞬间感悟抵达永恒的禅诗新境。诗人将具体的送别场景升华为对生命归宿的哲学思考,在盛唐诗歌中独树一帜。
细品可见三重意境叠加:表层是送别友人的现实场景,中层是仕隐抉择的人生困境,深层则是物我两忘的宇宙意识。这种层层递进的意境营造,正是王维作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家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