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白话今译
千山万壑古树参天,漫山遍野杜鹃啼鸣。深山里下了一夜的雨,清晨看树梢飞瀑如百道银练垂落。听说蜀地女子用橦布缴纳赋税,巴人常为芋田收成打官司。但愿你重振文翁当年的教化,不必因蜀地偏远就畏难推辞。
注疏集解
1. 橦布:古代蜀地特产的一种麻布
2. 文翁:汉代蜀郡太守,曾大力兴办教育
3. 树杪(miǎo):树梢
4. 输:缴纳赋税
5. 讼芋田:因芋头田产引发的纠纷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王维时年四十岁,在长安任右拾遗。李使君即将赴任梓州(今四川三台)刺史,王维以此诗相赠。当时唐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诗中'文翁教化'的典故,既是对汉代治蜀典范的追慕,也寄托着对友人安定边疆、传播文明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王维虽未亲至蜀地,却凭借想象将蜀道风光写得真切动人,这与其长期隐居终南山积累的山水观察经验密不可分。诗中壮阔与细腻并存的笔法,正是其'诗中有画'艺术特色的典型体现。
作品赏析
这首送别诗以壮丽山水开篇,'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两句如泼墨山水,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震撼勾勒出蜀地奇景。'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更显王维观察之精微,将雨后水汽蒸腾、飞泉挂树的动态美凝固成永恒画面。
后四句转入风土人情的描写,'汉女''巴人'的日常生活细节,既展现地域特色,又暗含对友人治理难题的提醒。尾联用文翁典故,将普通送别升华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许,体现盛唐文人积极用世的精神。
王维此诗前四句写景之工,后人难及。'万壑'二句大气磅礴,'一夜雨'二句玲珑剔透,非身临其境不能道。
摩诘送人诗,不作寻常离别语。'汉女''巴人'一联,看似闲笔,实暗含治蜀要义,此其高处。
前四句如展蜀道图卷,后四句忽转入风土议论,转折无痕而意脉贯通,此盛唐手段也。
'树杪百重泉'五字,写尽山雨初霁之态,画家三昧,诗人三昧,并于此句见之。
右丞此作,景语皆情语也。千山杜鹃似含别意,百重飞泉如诉离情,而劝勉之意自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