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竹枝词十首》

薛兰英、蕙英

原文鉴读

门泊东吴万里船,乌啼月落水如烟。寒山寺里钟声早,渔火江风恼客眠。

白话今译

东吴来的万里航船停泊在门前,乌鸦啼叫、月亮西沉,江面如烟似雾。寒山寺的晨钟早早敲响,江上的渔火与夜风扰得旅客难以入眠。

注疏集解

1. 苏台:苏州的别称,因春秋时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
2. 竹枝词:流行于巴渝一带的民歌,后文人仿作,多写风土人情。
3. 东吴:指三国时孙权建立的吴国,此处代指江南地区。
4. 寒山寺:苏州著名古刹,因张继《枫桥夜泊》闻名。

创作背景

薛氏姐妹为元代吴中才女,与其父薛昂夫并称'薛氏三绝'。此诗作于元末苏州,时值漕运鼎盛期,运河沿线商船云集。诗人以女性视角观察水乡夜景,在传统竹枝词中融入文人诗的凝练,反映了元代市民文学与雅文学的交融趋势。姐妹二人另有联句'月落湖光夜不分'等作,皆以清丽见长。

作品赏析

这首竹枝词以简练笔墨勾勒出姑苏水乡的典型夜景。前两句通过'门泊万里船''乌啼月落'的意象组合,展现江南商埠的繁华与静谧并存的矛盾美感。后两句巧妙化用张继诗意,'钟声早'与'恼客眠'形成因果对照,既点明羁旅愁思,又以动态的渔火江风反衬夜的深沉。全诗四句三转,由远及近,由视觉到听觉,最终落笔于游子难以排遣的惆怅,堪称元代女性诗作中的白描佳作。

诗人选取'乌啼''月落''渔火''江风'等经典意象,构建出空灵而忧郁的意境。寒山寺钟声作为文化符号的介入,使画面瞬间具有历史纵深感。最妙在'恼'字,将无形之愁具象为可感知的侵扰力量,与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异曲同工。全诗意境如一幅水墨氤氲的姑苏夜泊图,在朦胧中透出锐利的孤独感。

薛兰英、蕙英

历代评骘

兰英姊妹词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尤善状江南烟水之态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
末句'恼'字下得绝妙,使无情之风火俱含愁思
沈德潜 元诗别裁
化用唐人意境而不露痕迹,此真得竹枝三昧者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寒山钟声一结,遂令全篇皆活
王士禛 池北偶谈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