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

贾岛 唐代

原文鉴读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白话今译

我独自住在这僻静的地方,少有邻居来往。长满野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庭院。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安睡,月光下有个僧人轻叩门扉。走过小桥,原野的景色在眼前分开;挪动山石,仿佛触动了云朵的根基。我虽然暂时离开,但一定会再来这里,绝不辜负与你共隐的约定。

注疏集解

1. 邻并:邻居
2. 云根:古人认为云从山石生出,故称石为云根
3. 幽期:隐居的约定
4. 分野色:桥两侧景色各异
5. 移石句:写云雾缭绕中山石若动的错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贾岛未中进士前,记录拜访隐士友人李凝的经历。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应举,诗中'僧'的形象可能带有自况意味。中唐时期社会动荡,文人隐逸风气盛行,这类描写幽居生活的作品既是对现实的疏离,也包含着对纯真人际关系的向往。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隐士居所的幽静氛围。首联'闲居少邻并'直接点明环境僻静,'草径''荒园'的意象叠加强化了遗世独立之感。颔联'僧敲月下门'是千古名句,'敲'字生动传达出月夜访友的仪式感,与'推'字的比较更成就'推敲'典故。颈联转入宏观视角,'分'字写出空间层次,'动'字赋予静态景物以生命。尾联的承诺透着文人雅士的真诚,全诗在简淡中见深致,体现贾岛'瘦硬'的诗风。

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二句,以极简笔墨构建出空灵禅境。月光、僧影、树鸟组成多维度的静寂画面,'敲'字的声响效果反而强化了夜的宁静。'移石动云根'更以超现实的想象,将山石云雾写成有机生命体。全诗在虚实相生间,完成对隐逸精神的立体塑造。

诗奴

贾岛

字:阆仙

号:碣石山人

生卒:779年-843年

流派:苦吟派

历代评骘

岛诗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计有功 《唐诗纪事》
浪仙诗清僻,得'敲'字而境界全出矣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其'过桥分野色'一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方回 《瀛奎律髓》
贾岛五律,每于结处见性情,'幽期不负言'正见其真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浪仙诗如嚼冰咽雪,此作尤得寒寂之趣
贺裳 《载酒园诗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