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漫题七首》

司空图 唐代

原文鉴读

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
堤柳自绵绵,幽人无恨牵。只忧诗病发,莫寄校书笺。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莫愁春又过,看著又新春。
身外都无事,山中久避喧。破巢看乳燕,留果待啼猿。
诗家通籍美,工部与司勋。高贾虽难敌,微官偶胜君。
努力省前非,人生上寿稀。青云无直道,暗室有危机。
燕拙营巢苦,鱼贪触网惊。岂缘身外事,亦似我劳形。 ▲

白话今译

《退居漫题七首》译文: 1. 花瓣凋零难再连,黄莺喧闹细听怜。珍惜春光春已晚,珍重眼前草色鲜。 2. 堤岸柳絮自飘绵,隐士心中无恨牵。只愁诗病突然发,莫寄书信扰清闲。 3. 燕子呢喃似迎客,落花催促离别时。莫愁春天又将逝,转眼又是新春季。 4. 身外俗事皆抛却,山中久居避喧嚣。破巢观察雏燕长,留果等待猿啼叫。 5. 诗人名册多荣耀,杜甫司勋最显耀。高官富贾虽难比,微职偶然胜君高。 6. 努力反省从前过,人生长寿本稀少。青云之路无捷径,暗室之中藏险招。 7. 燕子笨拙筑巢苦,鱼儿贪食触网惊。岂因身外琐碎事,也似我辈劳形命。

注疏集解

注释: 1. 缀:修补,此处指花朵凋谢难以复原。 2. 校书笺:指官方文书往来,暗喻官场事务。 3. 通籍:指在朝廷登记姓名,意为做官。 4. 工部与司勋:分别指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和杜牧(曾任司勋员外郎)。 5. 青云:喻指仕途高升。

创作背景

背景介绍:

创作于唐昭宗天复年间(901-904),时司空图因不满朝政黑暗,第三次辞官隐居河中王官谷。晚唐动荡的社会环境与诗人'避喧'的生存选择形成强烈反差,组诗中'暗室有危机'等句实为对时局的隐喻。此时司空图已完成《二十四诗品》,其诗歌创作进入'神而自神'的化境阶段。

作品赏析

赏析:

这组诗作于司空图晚年隐居时期,七首联章构成完整的隐逸画卷。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力捕捉自然意象:残缺的花朵、喧闹的黄莺、绵绵的堤柳、笨拙的燕子,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暮春时节的闲适与淡淡哀愁。第三首'莫愁春又过,看著又新春'体现道家循环思想,而'破巢看乳燕'等句则展现隐者对微观生命的关怀。组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双重情感的交织——既有'身外都无事'的洒脱,又暗含'暗室有危机'的忧患,反映晚唐文人普遍存在的矛盾心态。

意境赏析:

这组诗构建了'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哲理空间'三重意境。物理空间是王官谷的实景:堤柳、破巢、山果构成隐居环境;心理空间通过'无恨牵''诗病发'等词句展现诗人超脱与焦虑并存的内心;哲理空间则升华为'青云无直道'的人生领悟。司空图以'残缺美学'著称,'花缺伤难缀'正是其'韵外之致'诗论的实践——在凋零中发现永恒,在缺陷中体会完整。

司空图

字:表圣

号:知非子

生卒:837年-908年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禅意诗风

历代评骘

其诗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苏轼 《书司空图诗》
表圣论诗有味外味,其自作亦然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七绝精炼超脱,晚唐翘楚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
退居诸作,得陶公淡远之致
沈德潜 《唐诗别裁》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